中小企業距離“專精特新”企業到底有多遠?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輸出的企業核心能力評測報告,或將提供參考答案。在近日舉辦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以下簡稱工聯院)聯合首批創新生態伙伴,發布“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1.0”。
“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工聯院聯合多方力量,推出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拓寬了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之路。”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表示。
規模效益日益增長
當前,我國培育的專精特新企業的規模效益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穩鏈強鏈作用日益突出,在支撐經濟增長、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指出,我們國家中小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足以凸顯搞好中小企業工作的重要性。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2.38萬戶,中小微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5200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經營收入超過了80萬億元。可喜的是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一直以來國家重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特別是注重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工作。優質中小企業包括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工信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推動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聯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省市正在持續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0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9000家,已培育單項冠軍企業1200多家。
發展痛點卡點突出
在關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亮點的同時,不能忽視它們所面對的痛點需求。魯春叢認為,當前,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仍面臨強弱不自知、商機不明確、資金不充裕等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專業領域難深耕,創新研發資金配套不足。專精特新企業由于研發投入大、試錯成本高、成果轉化周期長等特性,資金需求明顯高于同等規模傳統企業,一旦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利潤下降雙重壓力,加上融資難融資貴,部分企業在深耕專業領域上雖有計劃,但因資金壓力不得不擱淺。
二是創新能力難提升,高端技術人才短缺。專精特新企業在人才競爭方面與行業巨頭相比存在明顯劣勢,高層次人才、創新領軍人才、高技能專才引進難,行業高端技術人才缺乏已成制約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瓶頸。
三是研發成果難推廣,多元市場開拓欠佳。國內部分專精特新企業的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與國外領先產品仍有一定差距,且在產品認證、進入供應商目錄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礙,導致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出現“不敢用”“不愿用”情況。
四是集群優勢難發揮,產業協同創新偏弱。專精特新企業大部分聚焦產業鏈某個環節和某個產品,雖積極參與產業鏈協同,但在深耕專業領域、與龍頭企業形成匹配穩定的專業化協作體系,以及構建技術領跑、標準化優勢等方面待提升,產業協同聯動發展還有一定欠缺。
魯春叢表示,面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痛點和卡點難題,亟需發揮技術治理的手段和作用,聚全國之力、統籌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強企賦能平臺破解難題
一鍵登錄平臺,選擇測評方式并提供業務、管理等過程數據信息,便可測出一份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診斷分析報告,構建出“一企一卡”的企業畫像,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就是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提供的應用場景之一。據悉,該平臺包括企業核心能力診斷評估、企業公共服務和政府產業大腦三大系統。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數據管理與應用研究所所長陳杰浩對中國工業報表示,以上功能的實現依托海量數據、專精特新“企業DNA庫”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核心能力數字化賦能診斷評估的標準》體系。工聯院聯合創新生態合作伙伴通過對全國6000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調研,支撐制定了這套標準化、全覆蓋的科學診斷體系。該體系以企業能力提升需求為導向,設置9個一級能力板塊指標、88個二級能力模塊指標、365個三級能力組件指標以及1512項四級能力要素指標。“這樣的細顆粒度指標模型,可以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診斷服務及治理方案;而對于致力于成為精特新的企業則起到指揮棒的作用,為企業明確努力方向。”陳杰浩評價道。
魯春叢闡釋,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工聯院整合政產學研用金各方優勢資源,與首批創新生態合作伙伴深入調研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痛點及需求,推出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并在實踐中孕育形成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模式”。該工作體系以“國家戰略、產業布局、市場運作、資本驅動、專家引導”為方針,從需求側出發,以診斷為切入,以數據為驅動,以政府精準施策為手段,以企業核心能力提升為目標,以創新模式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魯春叢介紹,當前,工聯院聯合首批創新生態合作伙伴已形成了一個國家級強企賦能平臺、一個企業核心能力診斷北京市地方標準和一套定制化企業診斷報告組成的“三個一”工作成果。該模式以北京為依托,在全國多個區域開展試點工作,已經對8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了評估診斷。
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企賦能平臺有望充分挖掘海量工業數據價值,應用大模型技術,為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創新的服務模式,進一步助力更多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之路。(王棕寶)(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