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數字化 智能制造博弈正酣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飛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滲透應用,智能制造作為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日益成為世界主要制造業大國競相博弈的焦點。
“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充分利用這些年來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所形成的良好基礎和優勢,積極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在7月10日舉辦的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武漢)上,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秘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如是說。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質量及在全球的地位。經過近十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從“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邁入了“系統創新、深化應用”的新階段。
瞿國春表示,應從三個角度持續提升智能制造發展水平。
一是要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動智能產品創新。發展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等智能新產品,推動重要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系統技術開發,不斷提高集成創新能力,攻克“卡脖子”難題,確保智能制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
二是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聚焦感知、決策、控制、執行等關鍵環節。加快突破工業5G、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智能物流裝備等通用智能裝備,依托大規模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加速行業專用制造裝備的研制和迭代升級。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制造業規上企業加快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深入推進智能化,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制造系統,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重要作用,央地協同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先行區。
“重點區域加速轉型升級。湖北、江蘇、廣東等地全面推進智能化建設,浙江、上海等地主攻智能制造的未來模式和先進方案的探索,成為引領顯著的智能制造策源地。”工 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表示。
據其透露,目前中國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工廠,其中遴選出265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這些工廠通過智能化改造、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7%,生產效率提升了35%,產品不良率下降了27.4%,碳排放降低了21.2%,同時帶動了汽車、家電等工業產品迭代速度,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中國制造業要由大變強,走向世界制造業的中高端,就擊中了西方的要害,這是一場貿易戰、科技戰、智能戰。
“智能制造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制造業的優化升級,其本質上是為了制造業的發展,其目的是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推動制造業的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周濟表示。
數字化成博弈主戰場
推動制造業模式變革,不少企業加碼數字化。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匯川技術,300124.SZ)董事長朱興明透露,其目前個人40%的精力主要放在企業的數據治理上。
“我們要做到‘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在智能制造發展進程中,數據治理是一切之本,離開數據治理,我們的大廈就沒有基礎,數字化的大廈就建不起來。”朱興明說。
在其看來,智能制造和數字化不是技術手段,而是徹頭徹尾企業經營模式的改變,思維必須要升級,一定要重視數據化,核心是數據資源。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政府機構、企業一定要把數據治理、數據標準提到一定戰略高度。
上海A股、香港H股上市企業——中國中冶(601618.SH)旗下子公司中冶南方,總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歷經重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院武漢分院、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武漢分院、冶金工業部武漢黑色冶金設計院、冶金工業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中冶集團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五大歷史發展時期,中冶南方目前為中國承包商80強和工程設計企業60強。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冶南方”)副總經理李方表示,智能化是推動鋼鐵行業轉型重要的引擎,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鋼鐵生產技術的方式和模式。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可以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智能管控,生產質量控制,確保安全性。
“我們打造了數字孿生料場,以料場大型設備無人化技術為基礎,實現堆取料自動控制,通過采集近千套安全檢測設備以及對27套三位集裝設備的數據,建立了整個料場所有堆存空間的點位的模型,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通過數字孿生應用料場設備上下貫通,所有的設備高效協同,操作人員在遠程監控中心即可完成一鍵式配料、送料作業,實現了一體化的智能管控,大幅提升了操作效率。同時減少了現場工人,倉儲周轉效率提升了3%。”李方介紹。
據了解,在煉鐵領域,中冶南方以高爐集控中心為載體通過智能化技術,將傳統的粗笨冶煉升級轉變為智慧冶煉,利用機器視覺為高爐生產提供“智慧眼睛”,利用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高爐生產提供“智慧手腳”,利用智能評估和診斷技術為高爐操作提供智慧大腦,打破了高爐冶煉主要依靠經驗的現狀。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近期發布的“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榜單”顯示,不少企業從場景創新、技術領先、社會貢獻價值、產業鏈建設四個維度加碼數字化。
在“場景創新”維度,國藥一致(000028.SZ)的“藥械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系統”、用友網絡(600588.SH)的“用友集團支出領域數智化變革一集團費控商旅平臺項目”等15個項目入選優秀案例,我愛我家(000560.SZ)的“經紀業務全鏈路數字化平臺系統”、阿里巴巴(09988.HK)“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探索供需匹配新模式”等36個案例入選典型案例。
在“技術領先”維度,中國天瑞水泥(01252.HK)的“基于天信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礦山生產一體化管控應用案例”、中國核建(601611.SH)的“中核北極光 1 號監火機器人”等8個案例入選優秀案例,東軟集團(600718.SH)的“基于云技術架構與醫學影像數據中臺的新一代東軟PACS6.0”、青島啤酒(00168.HK)的“電子簽署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等21個案例入選典型案例。
“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智能制造,實現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要提高優勢力量,在全國工業企業大規模普及數字化轉型。爭取到2027年數字化制造在全國工業企業基本普及,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完成,這是整個中國制造業向前發展的關鍵一步。”周濟建議。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飛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滲透應用,智能制造作為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日益成為世界主要制造業大國競相博弈的焦點。
“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充分利用這些年來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所形成的良好基礎和優勢,積極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在7月10日舉辦的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武漢)上,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秘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如是說。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質量及在全球的地位。經過近十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從“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邁入了“系統創新、深化應用”的新階段。
瞿國春表示,應從三個角度持續提升智能制造發展水平。
一是要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動智能產品創新。發展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等智能新產品,推動重要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系統技術開發,不斷提高集成創新能力,攻克“卡脖子”難題,確保智能制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
二是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聚焦感知、決策、控制、執行等關鍵環節。加快突破工業5G、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智能物流裝備等通用智能裝備,依托大規模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加速行業專用制造裝備的研制和迭代升級。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制造業規上企業加快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深入推進智能化,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制造系統,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重要作用,央地協同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先行區。
“重點區域加速轉型升級。湖北、江蘇、廣東等地全面推進智能化建設,浙江、上海等地主攻智能制造的未來模式和先進方案的探索,成為引領顯著的智能制造策源地。”工 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表示。
據其透露,目前中國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工廠,其中遴選出265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這些工廠通過智能化改造、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7%,生產效率提升了35%,產品不良率下降了27.4%,碳排放降低了21.2%,同時帶動了汽車、家電等工業產品迭代速度,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中國制造業要由大變強,走向世界制造業的中高端,就擊中了西方的要害,這是一場貿易戰、科技戰、智能戰。
“智能制造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制造業的優化升級,其本質上是為了制造業的發展,其目的是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推動制造業的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周濟表示。
數字化成博弈主戰場
推動制造業模式變革,不少企業加碼數字化。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匯川技術,300124.SZ)董事長朱興明透露,其目前個人40%的精力主要放在企業的數據治理上。
“我們要做到‘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在智能制造發展進程中,數據治理是一切之本,離開數據治理,我們的大廈就沒有基礎,數字化的大廈就建不起來。”朱興明說。
在其看來,智能制造和數字化不是技術手段,而是徹頭徹尾企業經營模式的改變,思維必須要升級,一定要重視數據化,核心是數據資源。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政府機構、企業一定要把數據治理、數據標準提到一定戰略高度。
上海A股、香港H股上市企業——中國中冶(601618.SH)旗下子公司中冶南方,總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歷經重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院武漢分院、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武漢分院、冶金工業部武漢黑色冶金設計院、冶金工業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中冶集團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五大歷史發展時期,中冶南方目前為中國承包商80強和工程設計企業60強。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冶南方”)副總經理李方表示,智能化是推動鋼鐵行業轉型重要的引擎,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鋼鐵生產技術的方式和模式。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可以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智能管控,生產質量控制,確保安全性。
“我們打造了數字孿生料場,以料場大型設備無人化技術為基礎,實現堆取料自動控制,通過采集近千套安全檢測設備以及對27套三位集裝設備的數據,建立了整個料場所有堆存空間的點位的模型,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通過數字孿生應用料場設備上下貫通,所有的設備高效協同,操作人員在遠程監控中心即可完成一鍵式配料、送料作業,實現了一體化的智能管控,大幅提升了操作效率。同時減少了現場工人,倉儲周轉效率提升了3%。”李方介紹。
據了解,在煉鐵領域,中冶南方以高爐集控中心為載體通過智能化技術,將傳統的粗笨冶煉升級轉變為智慧冶煉,利用機器視覺為高爐生產提供“智慧眼睛”,利用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高爐生產提供“智慧手腳”,利用智能評估和診斷技術為高爐操作提供智慧大腦,打破了高爐冶煉主要依靠經驗的現狀。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近期發布的“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榜單”顯示,不少企業從場景創新、技術領先、社會貢獻價值、產業鏈建設四個維度加碼數字化。
在“場景創新”維度,國藥一致(000028.SZ)的“藥械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系統”、用友網絡(600588.SH)的“用友集團支出領域數智化變革一集團費控商旅平臺項目”等15個項目入選優秀案例,我愛我家(000560.SZ)的“經紀業務全鏈路數字化平臺系統”、阿里巴巴(09988.HK)“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探索供需匹配新模式”等36個案例入選典型案例。
在“技術領先”維度,中國天瑞水泥(01252.HK)的“基于天信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礦山生產一體化管控應用案例”、中國核建(601611.SH)的“中核北極光 1 號監火機器人”等8個案例入選優秀案例,東軟集團(600718.SH)的“基于云技術架構與醫學影像數據中臺的新一代東軟PACS6.0”、青島啤酒(00168.HK)的“電子簽署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等21個案例入選典型案例。
“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智能制造,實現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要提高優勢力量,在全國工業企業大規模普及數字化轉型。爭取到2027年數字化制造在全國工業企業基本普及,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完成,這是整個中國制造業向前發展的關鍵一步。”周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