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 用農作物秸稈、木屑、甘蔗渣等廢棄物替代石化能源發電,這個“零碳”發電的神話如今在濟南鍋爐集團有限公司變為現實,成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 傳統產業重現朝陽 “秸稈發電既能減輕電廠對煤炭的依賴性,又能破解看似無解的秸稈焚燒問題。”濟鍋在對企業未來市場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預測時深深感到,在能源緊張、倡導低碳的大背景下,秸稈代替燃煤發電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讓傳統產業重現朝陽。 據測算,每兩噸秸稈的發電量相當于一噸煤。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6.5億噸,如果都用來發電,相當于節省標煤3.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億噸。不僅如此,秸稈還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 除了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外,秸稈發電還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按照每噸秸稈100元的收購價格測算,一座130噸/時生物質發電廠可帶動農戶增收2000多萬元.同時還可提供100多萬平方米的采暖供熱。 “正是看到了這一新能源的廣闊市場和發展空間,我們才把‘低碳科技’作為技術創新的‘重頭戲’,加大力度研發生物質發電鍋爐。”濟鍋集團總裁吳建勛說。 秸稈幻化綠色電力 近年來,國家為鼓勵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對秸稈發電每千瓦時補貼0.25元。借助這一契機,國內五大電力公司都在加緊布局建設生物質電廠,這為濟鍋的生物質鍋爐帶來很大的市場空間。 記者了解到,濟鍋是一個研制節能環保產品的優勢企業,也是國內研制生物質鍋爐最早的企業。早在24年前,濟鍋就率先從污染重、煤耗高、效率低的燃煤發電鍋爐向潔凈煤發電鍋爐轉型,開發研制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在2006年引進消化丹麥先進的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后,企業又開始向潔凈煤發電與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并舉轉型。 同年,濟鍋贏得了生物質發電的第一個國家級示范項目——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該電廠設計每年燃燒秸稈20多萬噸,年發電量達1.56億干瓦時,相當于節省10萬多噸標準煤。截至今年初,已向社會奉獻了超過6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遠超原定的發電量目標。 濟鍋將新能源開發作為戰略目標,大力開發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質鍋爐,技術產品逐漸在國內外遍地開花。其中,摻燒80%稻殼和花生殼的循環流化床生物質鍋爐2007年在江蘇投運;自行研制的75噸/時燃生物質發電鍋爐于2008年12月通過鑒定;與馬來西亞簽訂的燃燒棕櫚纖維的75噸/時生物質鍋爐去年成功投運;木煤混燃的240噸/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鍋爐出口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成為我國第一個出口該類型最大鍋爐產品的企業。 低碳科技備受追捧 自為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廠成功提供生物質發電鍋爐以來,濟鍋在繼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對生物質鍋爐技術進行了再創新。 在燃料上,除了可燃黑色秸稈的鍋爐之外,又推出了可燃黃色秸稈的鍋爐;在燃燒方式上,不僅有完全燃燒生物質的鍋爐,還有摻燒生物質的鍋爐;在鍋爐容量上,既有130噸/時的,也有48噸/時、50噸/時、75噸/時和220噸/時等類型。 新產品的不斷研發使濟鍋市場競爭能力大大增強。濟鍋已陸續為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幾十家生物質發電廠研制了發電鍋爐,總量已達75臺,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居國內同行業之首。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鍋有9個項目正在緊張制造過程中,預計全年將新增生物質能鍋爐訂單18臺,合計2340蒸噸,價值4億元,其產值將達年總產值的30%以上。 “訂單多、任務滿,濟鍋的‘好買賣’得益于生物質能發電受追捧的好形勢。照這樣發展下去,我們有信心做世界生物質鍋爐的龍頭老大。”對于未來,吳建勛充滿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