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復旦大學吳宇平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突破傳統舊制,首次提出“電位穿越”理論,并制成了平均充電電壓為2.4伏、放電電壓為4.0伏的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簡稱為“水鋰電”),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論分解電壓1.23伏。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子刊《科學報道》刊發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已引發美國能源研究機構、企業關注。
據了解,傳統方法制造的鋰電池生產成本較高,且其中有機電解質溶液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業界一般采用“極化”方案(即不斷嘗試使用新型的材料制作電極)來解決水鋰電的核心問題——防止鋰離子和水在低電位發生反應。但該方案只能使水鋰電所產生的電壓最多達2.0伏,且充放電效率低。
吳宇平教授則另辟蹊徑,用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制成復合膜,包裹在金屬鋰外。這層復合膜幫助鋰離子的電位在正負極之間“時空穿越”——在它的作用下,質子和水分子無法在低電位下得到電子,就不會在鋰離子遷移過程中產生損耗。吳教授打趣說:“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道‘任意門’,鋰離子的電位經過膜,一下就到了負極,然后又直接從負極回到正極,就好像科幻片中,人跨過蟲洞可以直接在地球和外太空之間往返。”正因此,課題小組把這一新發現稱作“電位穿越”。
據介紹,該包裹復合膜的新型水鋰電可大幅降低電池成本,其能量密度比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機電解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高出80%,從而使電池充電時間更短,儲存電量更多,耐用時間更久。以電動汽車為例,復旦新型水鋰電僅需10秒即可完成充電,且能跑上400公里,而其成本僅有傳統車用鋰電池的一半。目前,該項技術離產業化僅“一步之遙”。
據悉,復旦大學自2005年起就一直在開展水鋰電這一國際前沿領域的探索,至2007年,在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其研究成果和科研水平開始居于世界先進地位。(金婉霞 記者 王春)
分布式電源提供清潔能源 電動汽車上路迎來新動力
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近日透露,今年北京將新建6000個充電樁,屆時將有5000輛電動汽車上路,包括首輛私家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各項補貼措施也將同步實施;重慶市電力公司近日表示,到“十二五”末,重慶將累計投資5億元建設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站30座……今年1月份以來,長時間、大范圍的霧霾天氣橫掃我國中東部地區,尤以京津冀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為甚,而造成這種污染的禍首之一就是汽車尾氣排放。為此,許多地方欲加快發展新能源,建設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推動電動汽車上路。
群賢畢至 共話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機遇
3月11日晚的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匯集了太多的汽車界“大腕”。—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長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宇通客車總裁湯玉祥,華菱星馬董事長劉漢如,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歐陽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委主任鐘志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汽車界的兩會代表或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