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總部位于德國的行業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指出,中國在2013年買入36560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幅高達60%。日本同期購買26015臺工業機器人,列第三位的美國,購買量是23679臺。中國在2013年的工業機器人購買量是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歷史上首次超過了以技術的利用見長的日本。、互聯企業等類似概念。
2009到2012年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德國經濟卻一枝獨秀,依然堅挺。德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其基礎產業——制造業所維持的國際競爭力。對于德國而言,制造業是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制造業的發展是德國工業增長的不可或缺因素,基于這一共識,德國政府傾力推動進一步的技術創新,其關鍵詞是“工業4.0”。
美國商務部長彭妮·普里茨克表示,通過將物理世界連接至網絡空間,工業互聯網有望全面重塑人類與技術的交互方式。美國政府期待攜手像新成立的工業互聯網聯盟這樣的公私合作團體,將創新的工業互聯網產品和系統轉化為智能制造、醫療、交通運輸及其它領域的新就業機會。
2、中國面臨著內部人力成本上升,勞動力資源下降的巨大壓力
中國“十二五”規劃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要達到7%以上,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努力實現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13%以上,職工工資成長15%。
2011年1月至3月中國有十三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目前中國全國月平均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人民幣;每小時平均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市十三元。中國大陸平均工資在2005年時為每年17,853元人民幣,2009年時已經增加到31,622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5.4%,若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漲幅為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