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上周,順德發布《關于推進“機器代人”計劃全面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實施辦法》,正式啟動“機器代人”計劃,政府將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在家電、機械、家具等行業推廣智能裝備與工業機器人應用,領銜打造珠三角西岸機械裝備業產業帶核心區。與機電一體化國際貿易博覽會,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數字和電信政策專員內莉·克勒斯開幕式上宣布,將啟動“火花”計劃,到2020年,歐盟委員會與歐洲機器人協會將投入28億歐元用于研發民用機器人。計劃之所以取名“火花”,是希望該機器人像火花一樣點燃歐洲經濟,使歐洲經濟充滿活力、持續發展。
比爾·蓋茨甚至曾預言,機器人將重復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更因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被廣泛看好。按照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分析數據,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約在16.8萬臺,同比增長了5%,中國機器人行業一直保持15%左右的銷售臺量增幅。該機構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發,大規模實現機器替代人工,并且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此次順德政府實施“機器代人”計劃,從企業應用入手來培育機器人產業的新市場,恰是順德產業參與全球分工、與國際同步發展的一個體現。但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機器代人”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其實施的進程也不一定能夠一帆風順。這一點從富士康的案例中就可窺知一二。
作為中國制造的典型代表,富士康早在三年前就提出要實施百萬機器人計劃,以應對日益突出的勞動力問題。當時,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就說,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在設立基地進行研發和生產機器人的同時,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臂,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