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優化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特征。建設智能電網不僅僅是傳統電網和特定系統的升級和改造,而且需要實現需方響應,系統和用戶的雙向互動。因此需要先進的傳感通信技術、高級量測技術、分析和輔助決策技術、可視化技術等作為保證。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用電和電力用戶關系最為緊密,智能用電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電網的能源使用效率,經濟運行和有序用電。對電網建設、節能環保,電能質量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公司旗下的網省公司開始對用電系統的標準化、自動化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標準化建設方面,浙江、黑龍江等省相繼出臺了關于現場管理終端和低壓集中抄表系統一系列標準和技術規范。在應用方面,江蘇、浙江等省在低壓用戶集中抄表系統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在大用戶、臺區抄表中大量使用的負荷管理終端和配變監測終端,由于采用了GPRS公網通信、230M無線或光纖等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積累了豐富的運行經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同時2006年起,黑龍江、河北等省積累的新一代低壓用戶集抄系統的建設經驗,也為實現智能用電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智能用電建設技術路線
我國智能用電的建設將是一個持續、漸進、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在智能用電技術研究的整體思路上必須遵循“明確目標,滾動修正,持續提升、深化完善”的科學發展觀。因此智能用電的發展既要立足于目前發展期的現實,又要兼顧未來成熟期的前景;既要滿足近期需要,又要適應未來發展。
首先,智能用電技術的研究應該采取“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集中攻關。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集中展開科研攻關,解決智能用電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
其次,智能用電體系及框架研究按照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的原則。全面科學評估國際國內先進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和最佳實踐效果,以基于現實和發展的眼光構建高標準的智能用電體系架構。同時智能用電應著眼于未來,兼顧現實的原則,高起點開展關鍵性技術研究。在智能用電新技術研究過程中,應嚴格設計標準、設計方案、設計過程、試點項目、測試數據,客觀真實的總結新技術的應用情況。
最后,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依托網省公司實施示范性工程。為新技術在智能用電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儲備。對示范性項目做好科學評估,總結試點經驗和教訓,做好合理整改。智能用電堅持按區域特點分階段逐步推廣,逐步總結,逐步調整,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