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郵件引發了一場行業“爭端”。
“海爾來信,她不和雜志硬廣做朋友了。”2014年1月21日,《南都娛樂周刊》總編輯陳朝華發出微博,并貼出一張海爾的郵件截圖。郵件稱“由于我集團戰略調整,海爾及卡薩帝品牌雜志硬廣廣告媒體業務不再發生。”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媒體圈引起軒然大波。進而引發一些媒體的對抗性交峰。“海爾是什么廣告都不投嗎?雜志占不了多少份額”“建議把‘不投雜志’作為海爾微信頭像”……
隨即,海爾集團官方即在微信中回復:“這里存在誤解,海爾不是停止雜志硬廣轉投新媒體。而是停止傳統的單向傳播的投放,轉型多對多即時優化的交互。”
而所謂的“多對多即時優化的交互”,據《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海爾內部了解,即指從2013年以來,海爾啟動的一場“互聯網化”的系統變革,而“零硬廣”僅僅是海爾體系改造的一種表現而已。
無交互,不海爾。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稱:“在海爾,無價值交互平臺的交易都不應該存在。”
小微化改造,海爾“利共體”進行時
曲桂楠,海爾凈水機利共體負責人,2013年8月,在海爾的這場內部變革中,曲桂楠通過競聘成為了海爾集團幾百個利共體(編者注:利共體,即海爾內部的項目經營體,是海爾的獨立經營創業型組織)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以前海爾凈水產業是圍繞著產品轉,為了賣凈水機而賣凈水機,但是誰需要這些產品,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并沒考慮清楚。現在,通過線上線下交互,建立各方利益的生態圈,發掘用戶的興趣點和興奮點。更有利于我們精準地進行服務和銷售。”曲桂楠表示,2013年初,他曾向海爾集團層面承諾完成1.5億元年度銷售目標,而截至2013年1至10月銷售數據,其已經實際完成1.2億元銷售,目標完成率106%。2013年預計完成銷售1.7億元,目標完成率113%。
“改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線上,通過海爾水交互平臺網站日常水質話題討論,比如水的現狀是什么、怎么喝水才健康等,吸引用戶關注,根據水質特點,提供個性化定制產品。二是在線下,通過凈水服務人員上門檢測水質,根據用戶實際水質給出方案,結合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和電子郵件,找到有需求的用戶群。”曲桂楠稱,自2013年9月23日,水交互平臺正式上線以來,海爾凈水交互平臺的用戶流量已經從原來的2萬實現10倍速增長。
實際上,凈水機利共體僅僅是海爾體系改革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了解,從2013年,大力推行企業互聯網化改革至今,海爾內部已經形成幾百個利共體和96個小微在線項目(即利共體下面的孵化項目組織)。
而作為海爾系統改革的總設計師,張瑞敏則把它形容為3個詞:“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
打破堡壘,建立并聯生態圈
不可否認,作為傳統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海爾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013年,白電市場呈現出高開低收的現象。根據中怡康的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冰箱銷量或將同比下降2.0%,洗衣機銷量預計同比下降1.8%。更重要的是,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大量殺入已經對傳統家電企業形成巨大沖擊,比如小米、樂視,以互聯網化的運作方式推出超低價電視。通過“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全新生態模式,打造出跨界產業鏈。
對于海爾來講,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管理模式?如何通過交互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品牌價值?如何激發員工活力并不斷創新生產?成為必須思考的問題。
2009年,海爾就開始嘗試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由原來以廠商為中心的、大規模生產的B2C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柔性化生產和精準化服務的C2B模式。此后,張瑞敏又提出“人單合一”戰略,其本質是:員工有權根據市場變化自主決策,員工有權根據為用戶創造的價值自己決定收入。
2014年1月16日,在海爾內部年會,即“2014互聯網創新大會”上,張瑞敏強調,當下的企業必須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改造。
而所謂的企業互聯網思維,就是指企業的平臺化發展。“原來企業追求的是規模和范圍,現在企業自身就是一個平臺。企業平臺化的宗旨是要提高用戶體驗,也即是用戶個性化。而對于員工來講,其平臺價值體現就是要創客化。這樣一個邏輯遞進關系,也正對應了海爾2013年提出的‘三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