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為風光電等新能源資源大規模儲量區域,西北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相關項目投資落地。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且地處偏遠、外送通道建設滯后等因素局限,西北部分地區近年出現了被迫“棄風棄光”的現象。
原標題:西北多地棄光率下降 區域儲能項目落地迎來高峰期
消納率對新能源項目收益率影響至關重要,消除消納壓力是未來西北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
新能源裝機量大幅增長后,新能源消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了《2022年前10月全國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下稱:《消納情況》),顯示2022年10月,全國風電利用率98.1%,光伏利用率98.3%,2022年1-10月,全國風電利用率96.7%,光伏利用率98.2%。
值得關注的是,西北多地棄光率出現下降情況。其中,青海1-10月的利用率為90.4%,10月份利用率上升到95.1%,
作為風光電等新能源資源大規模儲量區域,西北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相關項目投資落地。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且地處偏遠、外送通道建設滯后等因素局限,西北部分地區近年出現了被迫“棄風棄光”的現象。
尤其今年極端天氣頻現、多地限電的情況下,電力系統靈活資源更顯稀缺,“新能源重鎮”西北地區消納與調峰能力問題日漸突顯。
“國內能源消耗與生產出現錯位情況。能源消耗大省多位于中東部,風光資源卻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國內目前電力結構依然是火電為主,相較之下今年西北多地棄光率出現下降,但并非突破性進展。”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西北地區的風光資源豐富,有大量的風光電站需要儲能服務,這是風光電站成本的一部分,西北地區對此支付能力比較強。但因儲能主要靠峰谷差價盈利,西北地區峰谷差價較小,本地消納并不占優勢。”
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豐富的風光等資源基礎上,近兩年許多新能源儲能等產業項目落地于此,西北地區消納壓力未來會逐步增加。而消納率對新能源項目收益率影響至關重要,消除消納壓力是未來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
西北地區消納能力增強
《消納情況》顯示,西北多地棄光率降低,消納能力明顯增強。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青海棄光率為10.1%,河北、陜西、山東、蒙西、甘肅、寧夏、新疆接近于全國平均利用率。
“棄光率降低一方面是電力基礎設施完善,另一方面還有新能源發電利用效益增強。”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道。
以10月份為例,公開資料顯示,陜西省10月總發電量20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其中,火電發電量17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水力發電量11.4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7.2%;風力發電量1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2%;太陽能發電量8.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3%。
陜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郭廷波日前在2022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公開表示,陜西省可再生能源裝機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已突破300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0萬千瓦,光伏1400萬千瓦,預計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6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6%以上。
當地一位新能源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陜西對新能源發電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力度較大。比如陜西明確儲能電站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及市場化交易等行為,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騰挪空間,進一步提高產品利用效益。”
該人士認為,儲能具有靈活調節、削峰填谷的特性,獨立屬性十分明顯,若能獨立參與市場化交易,便可進一步發揮市場定價功能,滿足不同時段的市場需求,充分激發市場靈活性和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事實上,西北地區電力供消矛盾存在已久。由于此前“棄風棄光”嚴重,甘肅省曾被國家能源局列入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一度被國家能源局禁止核準建設新項目。
“甘肅的省屬企業為當地新能源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前述人士介紹稱,“甘肅風光資源條件很好,但受制于地理、產業條件等原因,很多項目無法落地。相比其他企業,當地省屬企業顯然更有優勢。”
該人士舉例分析,甘肅電投、甘肅能化等企業在政策支持下項目建設布局進度很快,相關部門在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方面卓有成效。只是未來如何進一步緩解消納壓力依然需要解決。
一位受訪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新能源產業‘前重后輕’的問題較為突出,這不僅需要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扶持,更需要社會資金的進入。比如要平衡國內新能源消納與生產問題,讓社會資金充分參與到特高壓新能源輸送專線及新型儲能輸送等環節建設中,利用政策引導,讓市場充分競爭自我成長。”
儲能項目密集落地
“近年來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儲能電池需求持續放量,且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鵬輝能源(300438.SZ)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正就儲能需求激增而擴大產能。
“目前,公司青海區域項目所產生的電量主要實行市場化交易。公司市場化交易的風電溢價也主要在青海地區。”廣宇發展(000537.SZ)對此說道。
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與細分行業,儲能正迎來蓬勃發展期,新增項目快速落地,產能迅速投建。而作為風光電資源富集區,近兩年西北地區正迎來儲能投資小高峰。
比如比亞迪(002594.SZ),早在兩年前青海光伏競價項目對儲能系統采購項目中,比亞迪便出現在標段1(65MW/130MWH)的中標候選企業名單里,同時以1.06元/Wh的價格刷新了當時投標單價新低。
此外,陽光電源(300274.SZ)一邊在青海拿下去年國內單體最大的光儲融合項目——青海特高壓基地電源配儲能202.86MW/202.86MWh,另一邊參與甘肅100MW集中式風電項目儲能系統采購競標,及甘肅酒泉儲能系統EPC/PC總承包項目。
同時,國內第二大鈦白粉生產商中核鈦白(002145.SZ)全資子公司中核時代與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人民政府簽訂《景泰縣2GW“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發電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投資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發電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核鈦白年內與四川偉力得簽署《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圍繞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展開全面深度合作。
據甘肅偉力得與張掖市山丹縣政府的投資協議,雙方合作項目包括儲能產業園、儲能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儲能產業園預計總投資10億元。
此外,中國綠發、中國能建等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央企也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北地區積極參與儲能相關項目建設。
“當下大部分公司和機構對儲能領域非常看好,這也體現在儲能強勁的‘吸金’能力上。”一家業內公司人士對此表示,“目前西北地區儲能產業發展優勢非常明顯,陜西、青海等多地政策支持力度很強,同時天生資源稟賦突出,非常適合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建設,這些是中東部不可相比的。”
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各地的儲能公司通過企業融資籌集的資金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籌集的資金。
而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的通知》。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涉及內蒙古、青海、甘肅等19個省份,規模總計97.05吉瓦。
上述公司人士認為,當下西北地區儲能發展的關鍵環節并非投資建設,后續發展關鍵在于輸送渠道基礎建設是否能匹配。
電網建設是關鍵支撐
“若把風光電等自然資源比作原生態產品,那么新能源基地投資建設就是深加工環節。完成這兩個環節后,最終盈利問題還要看終端消費市場。”前述公司人士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全國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近兩年西北地區相關基建的確在逐步完善中。
以甘肅為例,上半年,甘肅省新能源建設項目188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個,完成投資增長1.2倍。截至6月底,甘肅省新能源在建項目2600萬千瓦,并網裝機3200萬千瓦,同比增長30.4%。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49.6%,全國排名第三。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成立省級電源服務中心。推動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和“火儲”聯合項目投產,推動電化學儲能深化應用,深度挖掘大電網調峰能力,首次成功實現火電機組日內啟停調峰。
同時,甘肅750千伏武郭三線、沙洲變主變擴建工程順利投運,330千伏酒泉風電送出等4項工程提前投運。
數據顯示,甘肅新能源發電量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8%,發電量占比28%。隴電入魯、隴電入浙等跨省區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項目也在推進中。
此外,作為西北地區首府,“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在陜西投資1000億元,加快電力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西電東送”能力。
據悉,目前在陜西電網主網架建設方面,新建設陜北至關中第三通道、寶雞至漢中、西安東至安康等20多項750千伏骨干網架工程,在陜北形成“田字形”主網架,在關中形成雙環網。預計到“十四五”末,陜西將提升省內北電南送能力超過1000萬千瓦。
“西北地區很適合發展儲能產業。”一位受訪的業內專家認為,“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價格起伏很快,而儲能由于具有強穩定性,對電力現貨市場而言是個非常合適的調節方式。”
該專家認為,一旦打通西北地區電力輸送渠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后,當地儲能有利于國內電力市場價格及用戶使用的穩定性。
消納率對新能源項目收益率影響至關重要,消除消納壓力是未來西北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
新能源裝機量大幅增長后,新能源消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了《2022年前10月全國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下稱:《消納情況》),顯示2022年10月,全國風電利用率98.1%,光伏利用率98.3%,2022年1-10月,全國風電利用率96.7%,光伏利用率98.2%。
值得關注的是,西北多地棄光率出現下降情況。其中,青海1-10月的利用率為90.4%,10月份利用率上升到95.1%,
作為風光電等新能源資源大規模儲量區域,西北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相關項目投資落地。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且地處偏遠、外送通道建設滯后等因素局限,西北部分地區近年出現了被迫“棄風棄光”的現象。
尤其今年極端天氣頻現、多地限電的情況下,電力系統靈活資源更顯稀缺,“新能源重鎮”西北地區消納與調峰能力問題日漸突顯。
“國內能源消耗與生產出現錯位情況。能源消耗大省多位于中東部,風光資源卻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國內目前電力結構依然是火電為主,相較之下今年西北多地棄光率出現下降,但并非突破性進展。”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西北地區的風光資源豐富,有大量的風光電站需要儲能服務,這是風光電站成本的一部分,西北地區對此支付能力比較強。但因儲能主要靠峰谷差價盈利,西北地區峰谷差價較小,本地消納并不占優勢。”
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豐富的風光等資源基礎上,近兩年許多新能源儲能等產業項目落地于此,西北地區消納壓力未來會逐步增加。而消納率對新能源項目收益率影響至關重要,消除消納壓力是未來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
西北地區消納能力增強
《消納情況》顯示,西北多地棄光率降低,消納能力明顯增強。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青海棄光率為10.1%,河北、陜西、山東、蒙西、甘肅、寧夏、新疆接近于全國平均利用率。
“棄光率降低一方面是電力基礎設施完善,另一方面還有新能源發電利用效益增強。”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道。
以10月份為例,公開資料顯示,陜西省10月總發電量20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其中,火電發電量17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水力發電量11.4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7.2%;風力發電量1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2%;太陽能發電量8.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3%。
陜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郭廷波日前在2022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公開表示,陜西省可再生能源裝機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已突破300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0萬千瓦,光伏1400萬千瓦,預計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6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6%以上。
當地一位新能源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陜西對新能源發電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力度較大。比如陜西明確儲能電站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及市場化交易等行為,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騰挪空間,進一步提高產品利用效益。”
該人士認為,儲能具有靈活調節、削峰填谷的特性,獨立屬性十分明顯,若能獨立參與市場化交易,便可進一步發揮市場定價功能,滿足不同時段的市場需求,充分激發市場靈活性和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事實上,西北地區電力供消矛盾存在已久。由于此前“棄風棄光”嚴重,甘肅省曾被國家能源局列入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一度被國家能源局禁止核準建設新項目。
“甘肅的省屬企業為當地新能源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前述人士介紹稱,“甘肅風光資源條件很好,但受制于地理、產業條件等原因,很多項目無法落地。相比其他企業,當地省屬企業顯然更有優勢。”
該人士舉例分析,甘肅電投、甘肅能化等企業在政策支持下項目建設布局進度很快,相關部門在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方面卓有成效。只是未來如何進一步緩解消納壓力依然需要解決。
一位受訪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新能源產業‘前重后輕’的問題較為突出,這不僅需要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扶持,更需要社會資金的進入。比如要平衡國內新能源消納與生產問題,讓社會資金充分參與到特高壓新能源輸送專線及新型儲能輸送等環節建設中,利用政策引導,讓市場充分競爭自我成長。”
儲能項目密集落地
“近年來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儲能電池需求持續放量,且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鵬輝能源(300438.SZ)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正就儲能需求激增而擴大產能。
“目前,公司青海區域項目所產生的電量主要實行市場化交易。公司市場化交易的風電溢價也主要在青海地區。”廣宇發展(000537.SZ)對此說道。
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與細分行業,儲能正迎來蓬勃發展期,新增項目快速落地,產能迅速投建。而作為風光電資源富集區,近兩年西北地區正迎來儲能投資小高峰。
比如比亞迪(002594.SZ),早在兩年前青海光伏競價項目對儲能系統采購項目中,比亞迪便出現在標段1(65MW/130MWH)的中標候選企業名單里,同時以1.06元/Wh的價格刷新了當時投標單價新低。
此外,陽光電源(300274.SZ)一邊在青海拿下去年國內單體最大的光儲融合項目——青海特高壓基地電源配儲能202.86MW/202.86MWh,另一邊參與甘肅100MW集中式風電項目儲能系統采購競標,及甘肅酒泉儲能系統EPC/PC總承包項目。
同時,國內第二大鈦白粉生產商中核鈦白(002145.SZ)全資子公司中核時代與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人民政府簽訂《景泰縣2GW“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發電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投資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發電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核鈦白年內與四川偉力得簽署《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圍繞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展開全面深度合作。
據甘肅偉力得與張掖市山丹縣政府的投資協議,雙方合作項目包括儲能產業園、儲能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儲能產業園預計總投資10億元。
此外,中國綠發、中國能建等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央企也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北地區積極參與儲能相關項目建設。
“當下大部分公司和機構對儲能領域非常看好,這也體現在儲能強勁的‘吸金’能力上。”一家業內公司人士對此表示,“目前西北地區儲能產業發展優勢非常明顯,陜西、青海等多地政策支持力度很強,同時天生資源稟賦突出,非常適合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建設,這些是中東部不可相比的。”
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各地的儲能公司通過企業融資籌集的資金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籌集的資金。
而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的通知》。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涉及內蒙古、青海、甘肅等19個省份,規模總計97.05吉瓦。
上述公司人士認為,當下西北地區儲能發展的關鍵環節并非投資建設,后續發展關鍵在于輸送渠道基礎建設是否能匹配。
電網建設是關鍵支撐
“若把風光電等自然資源比作原生態產品,那么新能源基地投資建設就是深加工環節。完成這兩個環節后,最終盈利問題還要看終端消費市場。”前述公司人士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全國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近兩年西北地區相關基建的確在逐步完善中。
以甘肅為例,上半年,甘肅省新能源建設項目188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個,完成投資增長1.2倍。截至6月底,甘肅省新能源在建項目2600萬千瓦,并網裝機3200萬千瓦,同比增長30.4%。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49.6%,全國排名第三。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成立省級電源服務中心。推動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和“火儲”聯合項目投產,推動電化學儲能深化應用,深度挖掘大電網調峰能力,首次成功實現火電機組日內啟停調峰。
同時,甘肅750千伏武郭三線、沙洲變主變擴建工程順利投運,330千伏酒泉風電送出等4項工程提前投運。
數據顯示,甘肅新能源發電量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8%,發電量占比28%。隴電入魯、隴電入浙等跨省區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項目也在推進中。
此外,作為西北地區首府,“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在陜西投資1000億元,加快電力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西電東送”能力。
據悉,目前在陜西電網主網架建設方面,新建設陜北至關中第三通道、寶雞至漢中、西安東至安康等20多項750千伏骨干網架工程,在陜北形成“田字形”主網架,在關中形成雙環網。預計到“十四五”末,陜西將提升省內北電南送能力超過1000萬千瓦。
“西北地區很適合發展儲能產業。”一位受訪的業內專家認為,“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價格起伏很快,而儲能由于具有強穩定性,對電力現貨市場而言是個非常合適的調節方式。”
該專家認為,一旦打通西北地區電力輸送渠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后,當地儲能有利于國內電力市場價格及用戶使用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