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去電信化”?
無論是運營商內部還是業界,對于什么是“去電信化”,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個人理解,去電信化,就是去除電信化表現出來的種種弊端。這如同當年講國有企業改革話題是提到的國企的弊端一樣。隨著電信運營商內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曾經發揮作用的東西在新形勢下表現的不適應,尤其是面對互聯網的運作。這些不適應的東西可能具體表現在:體制機制問題、條塊分割問題、集團與地方關系問題、組織架構層級過多問題、決策流程過長問題等等。因此,去電信化命題,實踐操作上大方向表現為頂層設計上驅動,小方向則表現為通過具體業務上的探索來拉動。
二、去電信化實踐的誤操作表現
1、去電信化與管道暫時無關。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電信運營商的基礎顯然就是管道,而去電信化,似乎暫時與管道無關。流量清零問題看上去是一個業務模式改變的問題,但背后關聯的是復雜的套餐it配置問題,實際上都是與管道相關的問題。此前業界對分省割據讓電信運營商集約化失敗的分析,也同樣是管道的去電信化問題。再就是電信運營商流量后向經營的模式創新問題,市場需求很旺盛,但管道側存在的問題也是多多,對流量后向經營的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掣肘。因此,流量后向經營業務模式創新,更主要的表現為管道的技術能力問題,而在管道能力的去電信化方面,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去推動。
2、去電信化不等于增值服務集約化、基地化。以中移動為代表,在增值服務方面,以業務基地集約化的方式先于“去電信化”概念明確提出來之前做了積極的探索。后續中電信等也都參照這種模式在視頻、閱讀、動漫、音樂等具體互聯網應用上開展了基地化運作。在基地化運作的基礎上,近年來又陸續對這些基地按照公司化的方式進行運作。與依托已成熟的市場化的公司路徑相反,這個是直接推出去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基地和公司化的基地業務的確在實踐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表現在:去電信化的基礎薄弱,業務發展依靠運營商本身的用戶,收費主要以套餐內結算分配為主。沒有實現從互聯網用戶的遷移。當把這些業務真正推向市場,運營數據和財務業績表現很快就暴露。業務集約化并沒有按照互聯網公司的運作方式開展,實際上更多的是依靠與各省的對接和結算,對各省尤其是大省的依賴性十分顯著。對基地/公司化的基地的管控方式上仍然保留電信化的痕跡多。因此,這個方向的去電信化實踐整體上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