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表示:“我們都聽過傳統經濟學中的大量理論,這些理論都宣稱股東具備長遠視野,他們不會追求短期利益,并且會在未來做出十分合理、有據可循的投資。”但事實上,任正非說,“(公眾)股東總是很貪婪,他們希望盡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潤,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么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而且,任正非表示,華為沒有必要通過上市的方式來提供更大的透明度。華為會向其員工授予公司股權,此舉被任正非稱作是一種“長期視角”。任正非也解釋了華為內部的股權結構,稱自己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員工持股。任正非認為,這種股權結構是華為能夠趕超業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華為的員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們往往會著眼長遠,不會急于套現。公司的擁有者并不貪婪,因此華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遠活著, 也許有一天華為人也會變得貪婪。”
任正非的言論引起了廣泛討論。對中國很多企業家來說,上市幾乎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但上市真的一定能給企業帶來良性的發展嗎?此前,曾經討論過:上市是如何害死一家公司的?看完以下幾點,或許你會更明白,任正非為什么堅持不上市。
1、被地方官員或投資人鼓動上市 過度包裝
萬福生科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龔永福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和偽造金融票證犯罪,于2013年8月21日被刑事拘留。
龔永福是一個被地方政府勸“上市”的典型。他自己是一名對上市完全不懂的“農民企業家”。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于具體的造假問題,龔永福竟然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當初為了迎合上市的財務指標得造一些,但沒想到指導她(覃學軍)的人真是(把業績)做得太多了。”
龔永福不是孤例,很多老板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上市這條道路后,就進入了一個怪圈。但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自己并不懂資本市場,很多事情只能交給“專業人士打理”。結果因為“包裝”過度,最終東窗事發。
而據知情人士稱,萬福生科的財務報表當時即使不做到那個程度,也符合上市程序。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包裝”上市公司的家伙,他們有各種聽起來很高深的金融術語,但是卻從來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