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月前,在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批準萬向收購菲斯科汽車之后,萬向集團這家45年前以農機修配起家、中國目前最大的汽車零配件公司,被追捧者譽為“中國的特斯拉”。
國泰君安分析師當時發布報告認為,萬向集團同時具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動車電池公司(指A123)、電動車整車公司(指菲斯科),并且萬向集團曾承諾將電動車業務注入萬向錢潮,認為萬向錢潮是非常優異的新能源汽車標的,菲斯科與A123協同可能塑造出另一個“特斯拉”。
2014年2月17日收購消息公布后,萬向錢潮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
萬向錢潮在隨后的公告中澄清,只有在萬向電動車公司盈利穩定后才可能投資;菲斯科是增程式電動車,與萬向電動車純電的技術線路完全不同,收購成功對萬向電動車公司的發展不會有影響。
今年69歲的萬向創始人魯冠球一直有造車夢,只不過他生性謹慎,沒有同鄉李書福宣稱“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的豪氣,始終沒有切入整車制造,可從汽車業賺錢的能力一點也不差。
1999年,他看到了電動車的前景,遂從電池研發起步,逐步在海外大舉收購。但萬向電動車至今沒有賺錢,也沒有推出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電動車產品。這很難讓人相信,萬向會成為未來中國電動車的領軍者。
收購菲斯科這家美國領先的電動車公司,能否改變萬向的電動車命運?
“越了解,越害怕”
“汽車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且成熟的產業,看到利潤率高就貿然闖入,風險太大。”
“您想不想造汽車?”
“做夢都想。但實力還不夠。等條件好了,一定做汽車。我這一代做不了,我兒子也要做汽車。”11年前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魯冠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一年多后,魯冠球接受采訪時進一步解釋,萬向造汽車要有三個條件:自己的能力、社會大環境、合作方的實力。他認為當時萬向資金和人力資本不夠,沒有掌握做汽車核心技術的團隊,離1000億元的營收目標很遠,社會大環境也不允許,門檻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