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在近兩年光伏市場寒冬中,晶龍集團緊緊依靠技術創新、推行科學穩健經營、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企業經營發展一路向好。今年一季度,晶龍集團實現開門紅,完成銷售收入54.34億元,實現凈利潤2.31億元,率先走出市場低谷。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高興地說:“全集團各子公司,以及上市的晶澳太陽能公司全部實現贏利,我們從近年來的光伏寒冬中突出了重圍。”橫空出世產業巨頭晶龍集團一方面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扎扎實實進行技術創新,不斷強筋壯骨,力求在“寒冬”中積蓄力量,提高自身競爭力。這一點晶龍做到了,太陽能電池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率先突破“國標門檻”——按照國家為抑制光伏產能過剩而出臺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生產的單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得低于20%,多晶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得低于18%。皇冠上的明珠,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換,研發一刻都不能停止。在最困難的時候,晶龍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一點也沒含糊。
對這一點,晶澳揚州基地副總經理宋鋒兵感觸頗深。
去年,因光伏市場持續低迷,晶龍的資金鏈一度陷入緊張,于是,晶龍明確規定: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能省的錢盡量省。可就在這個時候,因研發博秀的需要,晶澳要從德國進口四套濕法刻蝕機,報價6000萬元。這對于手頭正緊的公司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帶著忐忑的心情,他們把報告打上去了,沒想到第二天董事會就批準了。
靳保芳說,該卡的支出是非生產項目資金,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要多少給多少,決不含糊。
“說實話,這讓我們搞科研的人員備受鼓舞。”宋鋒兵談到,沒有了后顧之憂,激發了大家的工作熱情,創新的勁頭更足了。
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創新經費,這是晶龍對創新的制度保障。多年以來,這一點雷打不動。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資3個億建設的2萬平方米晶澳太陽能電池研發中心在國內屬于一流。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引領技術潮流的研發中心。
有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
2013年8月20日,晶龍集團旗下的晶澳太陽能公司研發的“博秀”P型單晶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0.5%,獲得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獨立認證,成為156P型單晶硅電池片的業界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