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寧夏銀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有杰
寧夏50周年大慶前夕,記者約見到銀星能源(000862)總經理任育杰時,這位有著豐富大型企業管理經驗的中國高級職業經理人剛剛從北京返回吳忠。“剛才收到在湖南上大四的女兒給我發的短信說,老師正在課堂上講銀星能源增發被否的案例,看來你們公司很有名啊。”任總以輕松的氣氛打開了此次專訪的話題。
“盡管公司的定向增發暫時遇到了困難,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和動搖銀星能源既定的發展戰略。”任育杰神情堅定地告訴記者,寧夏發電集團2006年完成對吳忠儀表的重組后,就對公司的產業結構發展進行了清晰的定位,即立足公司近50年的技術、人才積累,以及寧夏區域優勢資源,做精做強自動化儀表、風力發電和風電設備制造三大產業。
50載厚積薄發 打造百年品牌
“公司前身吳忠儀表廠始建于1959年,具有近50年機械制造歷史,是國家四部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全國儀器儀表行業執行器協會理事長單位,是我國生產自動化儀表調節閥產品的重點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先后五次引進日本山武公司調節閥制造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WY”牌CV3000系列調節閥成為國內最馳名品牌。2002年又引進德國阿卡公司模塊化智能調節閥技術,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并成為市場主流產品的ECOTROL系列調節閥。公司先后獲得各類技術創新和應用技術專*40多項,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美國霍尼威爾、瑞士蘇爾壽、德國阿卡等世界知名企業的配套廠。”說起公司在儀器儀表行業取得的成績,任育杰如數家珍。
對于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前景,任育杰胸有成竹地說,自治區制定的《寧夏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協作配套發展規劃》,突破口是加快形成六大產業集群,集中全區之力,走技術之路和創新之路,培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和協作配套企業。自動化儀表作為六大集群之一,將以銀星能源為龍頭,以工業自動化儀表為主導,不斷擴大寧夏專業化協作配套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機遇來了,就一定要抓住。”任育杰說。經測算,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對閥門的需求總量將達到345億元。多年以來,“吳忠儀表”調節閥產品在業內的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去年,公司調節閥產品銷量在全國前十位中排行第七,其他九位都是外資或合資企業,銀星能源是唯一一家自動化儀表行業的民族工業企業。下一步,公司將以做精做強自動化儀表產業,打造百年企業品牌為目標,通過不斷提升生產能力和優化升級,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力爭到2010年,實現生產調節閥3萬臺,定位器2萬臺,其它附件2萬臺,鑄件8640噸,實現年總收入6億元。
布局賀蘭山闕 誓做追風英雄
“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內蒙、寧夏構成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大風帶區域,可開發風電資源豐富,大陸性強溫帶季風氣候適合于風力發電機組全年運行,再加上寧夏電網覆蓋全區各個地區,寧夏發展風電具有天然的地理條件和電網基礎優勢,寧夏周邊有500千瓦的風電開發空間,公司會全力將這一惠及子孫的百年事業堅定地做下去。”任育杰說。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風力發電的技術成熟程度和經濟可行性最具競爭力,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按照國家去年8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3000萬千瓦。已經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對風力發電上網、財政資金扶持、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為風力發電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
公司大股東寧夏發電集團作為自治區風電開發建設任務的主要承擔主體,在寧夏及周邊地區規劃了八個風電場,分別是賀蘭山風電場、長山頭風電場、紅寺堡風電場、太陽山風電場、麻黃山風電場、寧東試驗風電場、阿左旗賀蘭山風電場、阿左旗瑪瑙山風電場,其中賀蘭山風電場、長山頭風電場、紅寺堡風電場、太陽山風電場已建設,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了30萬千瓦。
銀星能源將在現有10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基礎上,搶抓機遇,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產業,樹立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一面旗幟為目標,規劃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實現100萬千瓦,風力發電收入10億元。
任育杰告訴記者,未來15年國內風力發電機組市場需求1100-1300億元,相關配套附件市場需求110-130億元,風機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公司已將風機制造作為第三大產業來全力發展。今年6月18日,公司引進日本三菱技術生產的首臺MWT62-1000A型1MW風電機組已成功下線,標志公司在風電設備制造業邁出了國產化生產的重要一步。最近又有5臺機組下線,明年訂單量有望達到100臺,到2010年,實現年產300臺風力發電機組,以及1萬噸塔筒的生產能力,年收入總額將達到17億元。
任育杰表示,硅材料和太陽能光伏發電也是當前的熱點,寧夏發電集團已將硅材料和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重要的發展領域,公司將按照發電集團整體部署,積極參與硅材料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