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工業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管規劃工作的副廳長田力多年主管規劃發展工作,近年來又一直主持陜西工業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編制。他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就規劃相關內容作了解釋和說明。
工業總量翻番
中國工業報:陜西作為資源大省和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其工業發展方向不僅對西北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請介紹一下陜西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和具體安排。
田 力:從總體指標來說,到2015年,預期全省工業總產值達到2.5萬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平均增速達到16%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45%,實現稅收1800億元左右,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累計超過2.5萬億元,工業就業崗位350萬個左右,工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6%以上。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集中度、科技創新、融合發展、質量品牌建設及資源環境等方面也有相應的定量指標。
在產業發展方面,一是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能源化工產業,包括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和現代化工,是我省規模最大,對GDP貢獻最多的產業。要在穩步增加一次能源產能的同時,大力推進煤電一體化、油煉一體化,實現煤油氣鹽綜合循環利用。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800億元,工業增加值4700億元,完成投資7000億元,精細化工在能源化工中的占比達到30%以上。裝備制造業,包括航天航空、汽車及零部件、輸變電設備、機床工具、石油冶金煤炭重型裝備、新能源和環保裝備、船舶設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設備和輕工裝備等,是我省基礎好、發展前景廣闊的產業。要抓住關鍵領域,瞄準高端前沿,著力提升研發、制造和系統集成水平,推動重大裝備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00億元以上,平均增長20%左右,工業增加值達到170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包括有色金屬、冶金、食品、醫藥、建材、紡織服裝和其他輕工業。要下大力氣改善品種質量,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640億元,工業增加值2320億元。
三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藥。這七大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省都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骨干企業,要著力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業規模和水平,在若干領域躋身國內乃至世界前列,努力打造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至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500億元,工業增加值300億元,平均增長30%以上,占全省GDP15%以上。
四是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信息及軟件服務業、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工業設計和會展經濟等。至2015年,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000億元,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占服務業比重40%以上。
打造三大地域性產業基地
中國工業報:我們注意到,在區域發展布局上,規劃提出要按照全省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要求,依托資源和優勢,加快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田 力:從大的區域上說,要打造三大地域性產業基地。
一是關中先進制造業基地。按照高端引領、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綠色環保的原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努力創建一批世界級、國家級和西部優勢特色制造業基地,積極建設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萬億元先進制造業基地。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0億元,工業增加值4600億元,輻射引領西北省區跨越式發展。
二是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要依托我省煤、油、氣、鹽等資源,堅持科學開發、集約開發、綠色開發,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源深度轉化和循環發展,建設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000億元,工業增加值3600億元,占全省工業GDP比重40%左右。
三是陜南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堅持綠色、循環發展,加強資源勘探,實行規;_采和綜合利用,打造西部重要的礦產資源深加工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綠色產業基地。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00億元,工業增加值800億元。
與此同時,要大力推進優勢產業集聚,形成以西安、咸陽、寶雞、榆林、漢中等城市為依托的核心產業聚集區和以渭南、銅川、楊凌、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區)為依托的區域產業輻射極,并大力推進縣域工業發展,培育一批工業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