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京發布了我國2012年度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的建設統計報告及2013年第一季度風電建設成果。據悉,這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信息成果首次系統公開披露。
“根據國務院當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今后政府工作重點將轉移到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提供準確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是重要的公共服務內容。要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就必須做好產業信息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建立健全相關體系,形成信息發布機制,讓社會各界及時了解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風電太陽能生物質
2012年累計并網7457萬千瓦
據了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0670萬千瓦,并網6266萬千瓦,在建4404萬千瓦,2012年上網電量1008億千瓦時,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占全球市場23%,位列世界第一;太陽能發電產業累計建設容量798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65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200%;此外,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核準容量878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581萬千瓦,包括農林剩余物直燃發電項目318.6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42.7萬千瓦,沼氣發電項目20.6萬千瓦。2012年,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累計并網容量達7457萬千瓦,已成為我國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0846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為6571萬千瓦,在建容量為4275萬千瓦,風電并網容量占核準比例為61%。2003年第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核準容量177萬千瓦,新增并網容量305萬千瓦。第一季度全國風電上網電量為328億千瓦時,平均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為542小時。(見上表)
事實上,此次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成果,不僅只限于上述列舉的目前國家能源局核準的項目數量、并網運行情況和上網電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關鍵指標,還包括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包括規劃、政策和標準制定等。
信息化利好企業和產業長遠發展
“對于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來說,信息化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在當前貫徹落實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設有助于加強產業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及時發布信息統計成果,對于把握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長遠發展和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民浩說。
據了解,我國可再生能源信息化建設起始于風電,從2003年全國大型風電建設前期工作開始,國家發改委委托水電總院開發建設,此后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目前國家能源局批準水電總院建設管理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并以信息中心為平臺,完善風電場工程數據庫,開發建立健全了我國風電信息統計與評價體系。此后,該院又陸續將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信息納入可再生能源統計體系。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陸續編制完成了8個年度的風電建設成果統計報告和4個年度的太陽能發電建設成果統計報告。為配合國家能源、價格和財政主管部門做好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工作,水電總院組織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開發建設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信息管理平臺’,為全國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確保了國家能源局2012年度三個批次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新增確認項目發布。”王民浩說,為了使信息化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產業,水電總院幾年來還開發建設了可再生能源工程信息數據庫配套軟件近30款(CFD、CSD、CGD系列),有效地提高了產業信息化水平。
“信息成果發布對于行業和企業來說,都是好消息。過去對于風機企業的評價,只是用單一數據說話。今后,可能會是一系列指標,不止包括裝機規模,還包括市場誠信、產品質量、服務情況等等,有利于開發企業對風機的識別。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正向的激勵和引導,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利,我們非常歡迎這樣的信息發布。”一家主流風機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國務院當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今后政府工作重點將轉移到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提供準確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是重要的公共服務內容。要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就必須做好產業信息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建立健全相關體系,形成信息發布機制,讓社會各界及時了解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風電太陽能生物質
2012年累計并網7457萬千瓦
據了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0670萬千瓦,并網6266萬千瓦,在建4404萬千瓦,2012年上網電量1008億千瓦時,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占全球市場23%,位列世界第一;太陽能發電產業累計建設容量798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65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200%;此外,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核準容量878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581萬千瓦,包括農林剩余物直燃發電項目318.6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42.7萬千瓦,沼氣發電項目20.6萬千瓦。2012年,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累計并網容量達7457萬千瓦,已成為我國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0846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為6571萬千瓦,在建容量為4275萬千瓦,風電并網容量占核準比例為61%。2003年第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核準容量177萬千瓦,新增并網容量305萬千瓦。第一季度全國風電上網電量為328億千瓦時,平均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為542小時。(見上表)
事實上,此次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成果,不僅只限于上述列舉的目前國家能源局核準的項目數量、并網運行情況和上網電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關鍵指標,還包括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包括規劃、政策和標準制定等。
信息化利好企業和產業長遠發展
“對于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來說,信息化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在當前貫徹落實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設有助于加強產業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及時發布信息統計成果,對于把握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長遠發展和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民浩說。
據了解,我國可再生能源信息化建設起始于風電,從2003年全國大型風電建設前期工作開始,國家發改委委托水電總院開發建設,此后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目前國家能源局批準水電總院建設管理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并以信息中心為平臺,完善風電場工程數據庫,開發建立健全了我國風電信息統計與評價體系。此后,該院又陸續將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信息納入可再生能源統計體系。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陸續編制完成了8個年度的風電建設成果統計報告和4個年度的太陽能發電建設成果統計報告。為配合國家能源、價格和財政主管部門做好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工作,水電總院組織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開發建設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信息管理平臺’,為全國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確保了國家能源局2012年度三個批次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新增確認項目發布。”王民浩說,為了使信息化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產業,水電總院幾年來還開發建設了可再生能源工程信息數據庫配套軟件近30款(CFD、CSD、CGD系列),有效地提高了產業信息化水平。
“信息成果發布對于行業和企業來說,都是好消息。過去對于風機企業的評價,只是用單一數據說話。今后,可能會是一系列指標,不止包括裝機規模,還包括市場誠信、產品質量、服務情況等等,有利于開發企業對風機的識別。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正向的激勵和引導,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利,我們非常歡迎這樣的信息發布。”一家主流風機企業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