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58 年10月13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個企業——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在四川破土動工。到六十年代中期,因“三線”建設的需要,中央政府又在四川陸續建立了鍋爐廠和汽輪機廠,并統一冠名為“東方”。從此,我國第三個完整的大型發電設備制造基地在內地形成了。在經過一系列體制改革之后,1999年,東方電氣集團被中央確定為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39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正是這樣一個在計劃經濟年代里誕生、在動蕩年代里成長、經歷了轉軌時期的改造、承受了自然災害的考驗的大型國有企業,逐漸地成長和成熟起來。今天,帶著“DEC(東方電氣)”標識的大型成套發電設備已經批量進入國際市場,并與世人耳熟能詳的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三菱重工等國際著名公司實現同臺競爭。
回首東方電氣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過去的十年,恰恰就是發展最快的十年。2002年,黨的十六大隆重召開。同年,也正式啟動了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到2011年的十年間,全國發電量從1.65萬億度提高到4.73萬億度,年均發電量增速達12.4%;發電裝機容量從3.57億千瓦增加到10.56億千瓦,年均增長11.4%。2011年全國新增裝機9041萬千瓦。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刺激和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快速進步。東方電氣從2002年發電設備產量僅為460萬千瓦、資產規模112億元和年營業收入43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發電設備產量4267萬千瓦、資產規模1013億和年營業收入493億元,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2.55%、29.23%和33.38%。即使在2008年遭遇汶川大地震的重創,不屈不撓的東方電氣人發揚“東汽精神”,攻堅克難,浴火重生,在災后重建中,成功地消除了“三線建設”留給企業發展的缺陷與遺憾,并且連續八年不斷刷新發電設備產量的世界記錄。
過去的十年,正是東方電氣快速發展的十年。東方電氣得以生存和發展壯大的主力發電設備產品--大型火力發電機組成功邁入1000MW等級。與此同時,300MW、600MW等級燃煤及燃油燃氣火電機組已經批量走入國際市場;東方電氣自主開發的三峽電站右岸的700兆瓦混流式水電機組,將自主水電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縮短了30年;2008年6月,嶺澳核電站二期的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在東方電氣制造完成;2009年6月,國產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由東方電氣制成發運;2009年12月,國產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主泵在東方電氣成功下線;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重型燃氣輪機,通過引進技術、本地化生產,東方電氣做到了幾乎所有部件均可以在國內制造;在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的10年當中,東方電氣成為同時具備水力發電、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燃氣發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多電并舉”的企業集團。在實施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東方電氣已走出四川,到海邊去、到江邊去、到靠近用戶的地方去,其制造資源遍布全國九省一市,徹底改變了地緣偏僻、靠山進洞的歷史布局,實現了布局結構的調整,并在海外建立了服務基地。
回顧大國崛起的歷史,崛起的真正內涵不在“大”而在于“強”。而支撐大國變強國的基本,唯有“國之重器”-重大技術裝備。翻開1958年10月14日的四川日報,頭版頭條套紅醒目地報道了東方電機和中國二重在德陽的破土動工。“目前規模我國最大,將來產品世界稱雄”的十六字標題,被一代又一代東方電氣人視為國家賦予的使命、前輩寄予的希望。今天,東方電氣決心繼往開來,再踏新征途,繼續肩負黨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實現前輩們的強國之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東方電氣人應有的貢獻。
回首東方電氣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過去的十年,恰恰就是發展最快的十年。2002年,黨的十六大隆重召開。同年,也正式啟動了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到2011年的十年間,全國發電量從1.65萬億度提高到4.73萬億度,年均發電量增速達12.4%;發電裝機容量從3.57億千瓦增加到10.56億千瓦,年均增長11.4%。2011年全國新增裝機9041萬千瓦。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刺激和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快速進步。東方電氣從2002年發電設備產量僅為460萬千瓦、資產規模112億元和年營業收入43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發電設備產量4267萬千瓦、資產規模1013億和年營業收入493億元,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2.55%、29.23%和33.38%。即使在2008年遭遇汶川大地震的重創,不屈不撓的東方電氣人發揚“東汽精神”,攻堅克難,浴火重生,在災后重建中,成功地消除了“三線建設”留給企業發展的缺陷與遺憾,并且連續八年不斷刷新發電設備產量的世界記錄。
過去的十年,正是東方電氣快速發展的十年。東方電氣得以生存和發展壯大的主力發電設備產品--大型火力發電機組成功邁入1000MW等級。與此同時,300MW、600MW等級燃煤及燃油燃氣火電機組已經批量走入國際市場;東方電氣自主開發的三峽電站右岸的700兆瓦混流式水電機組,將自主水電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縮短了30年;2008年6月,嶺澳核電站二期的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在東方電氣制造完成;2009年6月,國產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由東方電氣制成發運;2009年12月,國產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主泵在東方電氣成功下線;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重型燃氣輪機,通過引進技術、本地化生產,東方電氣做到了幾乎所有部件均可以在國內制造;在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的10年當中,東方電氣成為同時具備水力發電、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燃氣發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多電并舉”的企業集團。在實施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東方電氣已走出四川,到海邊去、到江邊去、到靠近用戶的地方去,其制造資源遍布全國九省一市,徹底改變了地緣偏僻、靠山進洞的歷史布局,實現了布局結構的調整,并在海外建立了服務基地。
回顧大國崛起的歷史,崛起的真正內涵不在“大”而在于“強”。而支撐大國變強國的基本,唯有“國之重器”-重大技術裝備。翻開1958年10月14日的四川日報,頭版頭條套紅醒目地報道了東方電機和中國二重在德陽的破土動工。“目前規模我國最大,將來產品世界稱雄”的十六字標題,被一代又一代東方電氣人視為國家賦予的使命、前輩寄予的希望。今天,東方電氣決心繼往開來,再踏新征途,繼續肩負黨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實現前輩們的強國之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東方電氣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