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國家能源局原局長
中國電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國家水平,某些技術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電網后發優勢明顯,電網新,檔次高,電網技術和電力設備可以在國際電力市場中有所作為。中國近年發展起來的電力技術在一些發達國家也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比較前沿的產品如智能電網、特高壓等技術走出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張國寶
美國能源的自給率提高引發蝴蝶效應
記者:近年來世界能源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張國寶:多種錯綜復雜因素交織,使得世界能源格局確實在發生變化。
一個變化是能源生產重心西移,消費東移。美國的頁巖氣產量達到年產1800億立方米,并且還在增加,美國頁巖氣和加拿大的油砂資源豐富,增加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供應,加之巴西發現海上鹽下大油田,委內瑞拉豐富的重油資源,這些資源的發現和開發,正在使世界油氣的生產重心西移。而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將成為今后世界油氣增量的主要消費國,使世界油氣消費中心東移。
另一個變化是,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造成國際部分能源資源和資產價格回落。作為國際煤炭價格風向標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價格下跌了30美元,加之美國、俄羅斯、中亞國家、巴西、非洲等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超過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影響力較以前有所下降,推高油價的力量也在減弱。
中國在國際能源雙邊和多邊合作中扮演了重要和積極的角色,中國企業積極投資國際能源市場,合理開發利用國際能源資源,不僅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也增加了世界的能源供應,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了諸多機遇。
記者:這些變化將對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投資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國寶:毫無疑問,將對我國能源企業走出去產生影響。
美國能源的自給率提高引起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其中包括增加了中國企業投資加拿大能源的機會。加拿大過去是美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有美國這個大市場,因此過去不太注重亞洲市場。現在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低廉,對加拿大油氣的依賴降低了,加拿大開始重視亞太市場,尋求出口渠道多元化,對中國、日本等亞洲市場開始積極起來。
國際能源資源和資產價格回落,加之歐洲國家經濟低迷,包括葡萄牙、希臘在內的一些國家想出售部分國有資產緩解財政壓力,間接為中國企業資本的進入創造了機遇。
世界能源格局中的中亞力量增長也不容忽視,俄羅斯重返世界能源大國地位,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超過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中亞等鄰國開展能源合作,將是中國能源對外合作的重點方向。
目前,中俄、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相繼建成,運行良好,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已有管道沿線3億人口用上清潔天然氣。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將從現在的每年300億立方米增加到每年700億立方米。中國與俄羅斯天然氣談判仍在進行中,目前價格有差距,需要雙方政府發揮智慧靈活的調整政策,中國方面會有耐心繼續協調下去。今后,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等鄰國的能源合作將不限于油氣,正擴大到電力、煤炭、天然鈾、煤化工等全領域。
新能源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正逢其時
記者:您對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有怎樣的期待?
張國寶:以前,為了國家能源安全,能源資源類對外投資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占有很大的份額,特別是油氣領域出去較早,投入較大,客觀上增加了世界能源資源勘探力度和能源產量,對世界能源事業作出了貢獻。
今后,對外投資合作將向更廣的領域和更深度的合作發展,希望參與到國際能源合作中的中國能源企業,不僅是找能源、找資源,還要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融入到全球能源供應鏈和商業網絡。
以電力行業為例,中國電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國家水平,某些技術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電網后發優勢明顯,電網新,檔次高,電網技術和電力設備可以在國際電力市場中有所作為,在某些電力需求穩定上升的地區,如東南亞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可以輸出中國電力技術和電力設備,進入國際電力市場,甚至在一些發達國家,中國近年發展起來的電力技術也有一定的競爭能力。
中國近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異軍突起,發展迅速,令世界矚目。這些新能源企業目前走出去積極性很高,而國際上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漸成潮流,中國風電、太陽能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正逢其時,有利于推動新能源成本下降、推動能源結構轉變。除此之外,比較前沿的產品如智能電網、特高壓等技術走出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國企業應具備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
記者:越來越多的合作項目發生在中國與發達國家中,企業與這些國家開展合作,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
張國寶: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地方很多。總體上看中國企業走出去還在初級階段。
最基本的,我們對國際合作的法律知識和東道國的投資環境還不夠了解。目前,既懂專業又能流暢說外語,還熟悉對外投資和外貿的人才太少了,獲取信息的渠道還不寬。
但在各類風險中,政治是最大的風險。
2012年7月,中海油對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發起收購,北美能源形勢發生變化,中海油給出的價格對尼克森有利,加拿大總理哈珀表示支持,油氣界的許多人也對這項收購表示樂觀。但當我們真正往前走的時候,一些政客跳出來了,政客們并不是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們是為了選票,為了迎合一些選民對中國的無知和偏見。雖然這個項目已經塵埃落定,但整個過程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遇到的阻力。
西方國家走過的歷史表明,他們是靠全球性的市場解決本國發展所需的能源資源和市場,中國也應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開展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
所以,盡管在走出去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中國都應該具備全球視野的戰略眼光,把握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