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中國最需要什么樣的產業工人?當然是具有精益意識與技能的產業工人,直白地講,中國需要德國、日本那樣的工人。
以中國目前產業工人素質看,80%以上達不到這一要求。有人說,同樣一堆汽車部件,日本工人裝配出來的車和中國工人裝配出來的車,壽命相差5年以上,這就是產業工人技能水平對產品的直接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制造”在世界的位置,實際上就是由中國產業工人在世界的位置。在中國培養出大批高素質產業工人之前,“中國制造”很難登頂世界之巔。
引進機器人的戰略意義
機器人投入的特點是:一次投入大,使用效益高。
機器人對大規模工業制造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補充勞動力短缺。雖然總量上看中國并不缺少勞動力,但是缺少高素質勞動力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二是提高標準化生產能力。若將“中國制造”放在全球視野下觀察,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標準化制造能力欠缺,而機器人是實現標準化生產的最佳方式。郭臺銘稱,未來在某些車間,機器人將扮演生產主角,“把單調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這是中國制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
大規模制造特別強調生產的穩定性,與人相比,機器人是最穩定的生產方式。
機器人時代的到來,必將對中國制造產生巨大影響,有望從整體上改變中國制造生態,提升“中國制造”全球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對中國現有勞動力市場形成明顯沖擊,迫使從事簡單、重復體力勞動的就業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并設法提高自身素質,以便適應“機器人與人的競爭”。也許未來搶奪你飯碗的不再是你的工友,而是一臺冷冰冰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