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本報記者帶著節能減排方面的問題,在友誼醫院三樓見到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
作為汽車行業的導師級人物,即便住院,張小虞也一直心系汽車產業———當有企業來看望他時,他總是詳細詢問企業各方面的情況。記者提到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時,他說:“我生病后,有好多企業來找我,有做電池的,有做整車的,也有做動力系統的,我都叮囑他們千萬不要等政策,要干就認真干。”
在張小虞看來,節能減排是汽車業的一個重要議題,“對汽車行業來說,節能、環保、安全是永恒的主題”。
汽車業如何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張小虞的答案歸結起來是兩個“兩條腿走路”:“傳統汽車的技術升級是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也是節能減排,未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要兩條腿走路,且不能有所偏重。再一個,節能減排要實施好,一方面要靠政策導向,一方面也要以市場為出發點,要兩條腿走路。”
政策導向:標準法規和稅收減免
談到節能減排,曾在政府工作多年的張小虞首先回應了記者對當下一些補貼政策如國家對混合動力公交車補貼“斷鏈”的疑問。
“所有的政策都有兩個基本屬性,一是針對性,二是時間性。從行業、企業來講,當然希望補貼政策可以延續,但政府有政府的考量。所以對企業來說,既要適應政府的政策,又不能對政府的優惠政策有太大的苛求和期待。”張小虞說。
在張小虞看來,節能減排政策從根本上講,是要通過標準和法規來推動排放升級和節能技術進步。
“排放法規必須盡快與國際接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指標必須推進。這些都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對進口品牌、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都一樣。我們現在很多事情都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不光是節能減排,還包括超載等等。”張小虞談到。
張小虞指出,國家對汽車產品的管理要逐步從過去行政性的管理變為國際通行的標準法規的管理。“這在1994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中就已經提及,即用國際通行的產品型式認證的方式來管理汽車產品。所謂型式認證就是按照國家對汽車節能、排放和安全的標準來執行強制性的管理。”張小虞告訴記者。
“當然,對于做得好的、提前達到國家標準的要給予獎勵”,但對于獎勵的方式,張小虞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通過減免稅收要比財政補貼更合適。
目前,國家在節能減排的政策上,既有像節能汽車補貼、新能源汽車試點補貼等財政補貼,也有像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車船稅減免這樣的稅收調節。
“回顧一下過去十幾年間國家針對汽車工業出臺的政策,我們會發現,用減稅的辦法要比用財政補貼的辦法持續的時間更長。因為進了政府財政的錢一般很難再拿出來,而對提前達到國家排放、節能標準的減免一部分消費稅或者購置稅,在這些錢進國家財政之前,相對更有效,而且是直接鼓勵消費者,不會造成企業的依賴性。”張小虞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
張小虞同時強調:“在汽車業的節能環保方面,政府要堅定地站在社會和消費者一方,不能因為我們的汽車企業大多數是國有企業,就站在企業的立場上。”
市場導向:企業的自覺性
在采訪中,張小虞多次強調了“市場”。
“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市場化、國際化比較完全的產業了。拿節能減排來說,不能只靠政策來發展,還要靠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來推動。”張小虞說。
張小虞告訴記者,我國的汽車企業常常過于依賴政策,反而錯過了市場的機遇。
“咱們就說新能源汽車,這一年多大家研發的工作并沒有停頓,不管是大企業、小企業,研發上都在往前走,但在推出產品方面大家又在等國家新的政策出臺。這樣很容易錯過發展的好機會。”張小虞表示。
“應該看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也為汽車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可能。汽車企業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主動地轉型升級。有了企業的轉型升級,才有行業的轉型升級。”張小虞說。
汽車業的節能減排也要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以商品化、市場化手段推進節能減排。“我常常說,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不是抗震救災,是一個長期的戰略考量。國家不要去管企業通過怎樣的方式,只要求其節能減排的效果就夠了。其他的,市場說了算。”張小虞說。
張小虞最后指出,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方面,如果我們不認真做,努力做,實際上就把所有市場讓給了外方。“所以我們的企業一定要丟掉幻想和依賴,以市場和用戶為準,認認真真地掌握節能減排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