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大熱潮來襲,細數一下你家里聯網的設備,有十款以上的不在少數,其中大部分是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不過很快,你家里的冰箱、電視,身上的配飾都會可以聯網了。
其實,物聯網的核心價值不再于設備,而是設備產生的數據,且如何將數據厘清,挖掘出價值更加重要。這些聯網的數據對于許多產業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無論是農業、醫療還是交通。
Gigaom認為,當前技術對于物聯網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隱私安全擔憂以及商業排他性質的競爭。
根據Gartner的預計,聯網設備將會呈爆發式增長,在2020年,市面上預計會有260億臺設備,如果把智能手機和平板也計算入內,那么設備的總量將會達到330億部。這些設備都需要網絡存儲,數據分析和處理。
要處理如此之多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數據收集和分析,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到位,還要克服設備間的碎片化、互操作性、安全性。要保障云計算的可靠,還要為它們提供能源、冷卻以及網絡環境。
無數個計算中心將分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保證設備的操作不會延時,類似Google Glass這樣的設備多起來,為了避免網絡延時,計算中心需要盡量離用戶最近。
另外,物聯網的意義在于數據提煉和分析,但對于大眾來說,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總是令人抱有疑慮,畢竟網絡監控事件時有發生。更何況,智能設備搜集的數據將更加的多維化,包括了地點、環境、行為,甚至是即時心理狀況。
怎么開放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私有云服務還好,如果數據是針對大眾研究的,所有用戶都需要一定程度放開自身的數據,數據多了才能產生實質效果,當然也可以是匿名,這些數據必須覆蓋城市、省和國家,甚至是跨國研究。
當然,這時候又會有新的問題,你看大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和共享信息已經十分艱難,更何況是跨企業、跨政府之間的合作。ARM公司高管BillCurtis就在一次會議上吐槽:
“市場的確很大,但是由于某些互聯網標準臺復雜,對應的設備也相當受限,所以不少設備制造商更寧愿制作一份所有權協議,創造自己的數據倉。”
國家之間因為安全問題需要數據保密,大公司則都想推行自己的標準,可誰都不愿意服從,競爭就是這么殘酷。即使商家們都在吹噓物聯網的美好,但是這些現實問題仍然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