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戰略新興產業的頁巖氣,或可作為油氣產業市場化改革的“探路先鋒”。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內容。業界分析認為,頁巖氣產業有望獲得全新的發展機遇。
“頁巖氣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市場化建設,創新的激勵政策非常重要。因此,被視為重要支持措施的財政扶持政策也應該順應形勢,體現創新,真正發揮市場機制對頁巖氣產業發展的投資引導作用。”業內專家說。
放開市場比補貼更有效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價格。能源行業的市場化關鍵是要將價格體系理順,通過市場競爭發現價格,通過價格引導企業投資與社會消費。政府的作用在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并將其監督實施,彌補市場失靈的地方。”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徐曉東說。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搞產業要靠市場。市場化的方法要比補貼更有效率。”
業內人士認為,頁巖氣發展應吸取常規油氣行業的“教訓”。“頁巖氣可作為油氣產業市場化改革的試點,實質性的開放政策應盡快在全國范圍內落實,以便各種資本公平競爭。”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說。
補貼爭議
“頁巖氣勘探開發面臨投資大、成本高、建設周期長而短期收益難、核心技術不足等方面的挑戰。雖然目前國家給出了一系列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但對上游勘探開發企業而言,仍起不到明顯的激勵作用。”賽迪智庫財經所秦海林博士說。
與此同時,對于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支出管理制度和資金使用效率評價機制均未完全建立,財政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難以評估。受訪專家告訴記者,依據《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巖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巖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在2015年之前對每立方米補貼0.4元。但頁巖氣進入管道后和常規天然氣沒有區別,在對氣量補貼時怎樣計量頁巖氣的產量,實際仍存困難。
“應根據頁巖氣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制定政策。目前還是要在勘探開發階段給予政策傾斜和補貼,以吸引投資。”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光等人認為補貼應該更科學有效。
而徐曉東等人則認為,過多使用財政補貼不利于完善市場機制,需要慎用。即使給予補貼,其環節也應放在消費端而不是供應端。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各種企事業單位來說,補貼或財政支持應當是有條件的。“國家財政只應該支持基礎理論研究。頁巖氣本來就屬于風險勘探,有資本沉沒是正常的。既然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不妨引入國外資本與技術,看一看不補貼到底行不行。”徐曉東說。
制度創新激勵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專家認為應該用制度創新的方法來激勵頁巖氣發展。如通過立法嚴格執行礦權制度,逐步引入礦權交易市場。補貼應以階段性成果激勵為原則,建立可識別衡量和檢驗的標準,控制好補貼的范圍和力度。
“頁巖氣技術創新有必要建立起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確保創新者取得應得的商業回報。”劉毅軍說。
“政府可以開設專項資金用于頁巖氣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或用科技研發費用抵扣所得稅。” 秦海林建議,“可考慮設立引導基金的方式,通過政府直接參股和其它的財稅扶持政策相結合,以市場為主、政府為輔,鼓勵社會資金對頁巖氣產業的投資。這樣,才能真正讓市場機制實現對頁巖氣的引導投資作用。”
秦海林指出,財稅政策應鼓勵中小企業及風投企業的參與,與此同時完善的市場退出機制是風投參與頁巖氣項目的關鍵。
此外,“嚴格、公開透明、有第三方監管體系的監察機制也應盡快建立并落實,僅依靠政府監管很難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公眾應享有高度的知情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也要及時、嚴厲。”任浩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