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天然氣“漲聲不斷”,長春、蘇州、天津、南通等地先后宣布提價或擬提價,漲價幅度多在0.2元—0.5元/立方米之間,部分城市出現了搶購天然氣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此番天然氣漲價多為2010年的補漲,對居民實際生活成本增加不大,但可能推高通脹預期。
4月9日,天津舉行天然氣價格聽證會,按照聽證會的方案,每立方米天然氣將上漲0.2元,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計劃由現行的2.20元調整到2.40元,漲價幅度9%。而本應在同日舉行的江蘇南通聽證會則以謹慎起見為由,延期舉行。
“發改委只是說在4月份不會大幅度調價,不會全國調價。對于地方調價,國家發改委很難約束。”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主任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主要是調節全國性的出廠價和門站價,而從門站到供氣管網、再到消費者這部分歸地方政府管。終端銷售價格由各地經過聽證程序調整。
“最近的地方漲價將倒逼天然氣價改提速。”林伯強坦言,國內天然氣的定價方式已經非常不合時宜。“進口天然氣與國內天然氣價格差異很大,使得氣價與國際接軌的必要性加強。”2012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攀升至28%以上,逼近了國際公認的30%的能源安全警戒線。天然氣的市場價格一直由政府主導,近十多年進口天然氣從價格上漲了七成,而國內市場天然氣價格變化不大,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市場銷售價格與進口成本價格嚴重倒掛。林伯強認為,其他城市的氣價很可能會跟漲,天然氣價格上漲和價格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偏低的天然氣價格,導致資源企業開采積極性不高,供給難以跟上。因此,推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激發企業積極性是解決我國天然氣供需失衡的重要途徑。”國泰君安分析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