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到期之后,去年6月推出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也將如期退出市場。從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5大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撥付補貼資金122億元,推廣五類節能家電6500多萬臺,拉動消費需求超過2500億元。
補貼政策退出后,消費又該靠什么拉動?
消費者搶搭補貼政策末班車
“我家正在裝修房子,聽說節能補貼政策快要結束了,先把家電定下來。”在北京蘇寧西大望路店,顧客蔡女士一口氣買了好幾類大家電。
記者近幾日走訪北京家電市場發現,像蔡女士這樣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隨著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步入尾聲,不少消費者趕乘“末班車”。蘇寧、大中等家電賣場都打出了“節能補貼倒計時”宣傳語,符合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更是促銷的重點。國美電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近期節能家電的銷售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
節能補貼給消費者帶來的實惠不小。蔡女士算了一筆賬,彩電和冰箱補貼400元,洗衣機補貼260元,熱水器補貼200元,3臺空調共補貼720元,加起來能節省將近2000元。
節能補貼實施后,帶動了消費者消費意識的積極轉變。拿一款空調來說,2級能效產品在享受節能補貼后,價格雖然還是比同款3級能效的產品高一些,但不少消費者選擇購買2級能效的空調產品。“節能補貼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2級能效空調可以減少能耗,也算是為節能減排盡點責任。”一位消費者說。
銷量短期內或出現明顯回落
有不少人擔心,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后,會不會對家電消費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補貼政策退出后,對家電行業的影響會比較明顯。”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趙萍舉例說,2011年底以舊換新到期,到期前家電消費增速很快,2012年前兩月,汽車、家電消費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
記者從部分家電生產企業了解到,企業此前已經預計到節能補貼政策不會延續,有一些應對措施緩沖政策退出對市場的影響,包括加大對節能產品促銷力度。
另外,有不少人認為,行業刺激政策的確在短時間內促進了家電行業的銷售,但同時也導致了消費需求的提前透支。
趙萍認為,從國際上來看,購買環節的補貼政策確實不是特別普及,但是對節能產品等可持續消費領域的購買補貼,在各個國家都比較普遍。
在節能產品補貼政策帶動下,我國“擴大綠色消費、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節能減排”的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除節能家電產品外,去年我國還推廣節能汽車 124萬輛,高效電機950萬千瓦,高效照明產品1.6億只。節能產品補貼共拉動消費2500億元,可實現節電240多億千瓦時,節油85萬噸。
“節能補貼政策的意義并不在于推動市場銷售額的短期增長,更多是帶動行業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趙萍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希望可以出臺更多節能補貼替代性政策。
補貼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
“雖然節能補貼政策將如期退出,但是國家通過財政手段推廣節能產品、拉動消費的政策目標仍會延續。”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
劉尚希說,從補貼實施的情況來看,較好地實現了政策預期目標,拉動消費效果明顯。但采用財政補貼這種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漏洞,無論是補貼給消費者還是補貼給企業,很難完全避免“騙補”行為的發生。
比如家電下鄉,不是農民的消費者冒用農民的身份信息來獲取補貼;以舊換新,讓不少以收購舊家電為業的人沾了光。節能家電補貼,也有生產企業虛報銷量多領補貼的情況。
為防止騙補,就需要在銷售環節加強監管。比如,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需要登記身份信息,填寫相關表格,購買產品后還要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核查等。但這樣一來,領取補貼的手續就會變得相對繁瑣,無形中給消費者帶來不便。
消費提速困難不少
除了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即將到期,此前,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以舊換新和汽車下鄉政策均已在2010年底、2011年底陸續到期,而家電下鄉政策也于今年1月31日結束。至此,2013年將成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出臺消費補貼政策最少的一年。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增長一直呈現出逐漸上行但速度偏低的發展態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4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比去年同期放緩2.2個百分點。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全年消費增長提速困難不少。
除了促消費政策退出的影響,國內經濟增速趨穩對收入增長預期產生較大壓力,對消費信心產生一定影響。
劉尚希表示,財政補貼是不是拉動消費、實現政策目標的最好方式,后續財政支持節能減排、拉動消費的政策如何制定,這些問題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研究。
專家認為,擴大消費和消費轉型升級應該并重,才能實現消費的可持續發展。長遠來看,應該在政府減稅、讓利于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除了個人所得稅讓利以外,還要在增值稅稅率上加大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