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電開發箭在弦上。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稱,我國在“十二五”將積極發展水電,怒江水電基地建設赫然在列,其中重點開工建設怒江松塔水電站,深入論證、有序啟動怒江干流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項目。
此次規劃的明確,意味著怒江水電開發的重啟。此前,因是否會破壞“原生態環境”等爭論,怒江水電開發進度已延宕近十年,怒江亦被外界稱為中國乃至世界水利開發主要受阻于環保因素的一個罕見案例。
近5年內,云南已“三答怒江開發問題”。2009年、2011年、2012年兩會期間,都有云南省高層公開表示,怒江水電開發必須處理好流域、生態環境、當地民眾等問題;“怒江水電開發現在沒動,一個項目都沒動”。
今年1月27日,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更是在云南省“兩會”上疾呼,希望在省級層面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整合資源,推進怒江干流開發。
據知情者透露,怒江當地政府每年都會組隊到北京游說,獲取國家有關部門對怒江水電站開發的支持。而近兩年來,每年都和怒江水電開發主體—云南華電怒江開發有限公司多次召開怒江干流水電開發前期工作推進座談會。
如今,怒江開發“復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態、地質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依然是其難以繞開的幾道坎。可以預見的是,有關怒江水電發展與保護的爭論仍會繼續。
因爭論而擱淺
發源于西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經西藏、云南,進入緬甸,最后匯入印度洋。它在中國境內全長2018公里。這條有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河流,是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僅有的兩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的河流之一(另一條是雅魯藏布江)。
然而,怒江的平靜,在十年前開始被打破。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主持評審通過了由云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該報告規劃以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丙中洛、鹿馬登、福貢、碧江、亞碧羅、瀘水、六庫、石頭寨、賽格、巖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的“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全梯級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比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還要多300萬千瓦。
該規劃報告一出,就遭到強烈反對。參加會議的原環保總局代表不予簽字,他們認為,怒江是除雅魯藏布江外唯一相對完整的生態江河,建議作為一個原生環境的對照點和參照系予以保留,不予開發。
緊接著是年9月3日,原國家環保總局主持召開座談會,列舉出多種反對怒江建壩理由:“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該地區進行水電開發和梯級電站建設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宗旨不相符;怒江峽谷景觀壯美,對有可能破壞怒江峽谷景觀生態自然性與完整性的開發建設活動要慎重決策;當地物種與文化傳統需要維護。
綠家園、自然之友等環保組織亦開展一系列宣講活動,強調三江并流地區面積不到國土面積的0.4%,卻擁有全國25%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動物,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
是年9月29日,云南省環保局召開研討會,對以上質疑進行回應:怒江水電開發對植物物種影響較小、不存在對原生植被的影響;怒江水電開發不會導致陸生脊椎動物物種滅絕,而水域面積增大,會為水域棲息種類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三江并流怒江片區的核心區域在海拔2500米以上,但怒江水電開發規劃最高程為1570米,因此不會對其產生大的影響。
針對環保人士“保存中國最后一條自然流淌河流”的主張,云南省官方給出解釋:因怒江干流上游已于上世紀90年代建成兩座水電站大壩,怒江已經不再是自然流淌的河流。
2004年2月,從怒江丙中洛到貢山的路上,綠家園負責人汪永晨接到北京志愿者的一個電話,然后掩面大哭—原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家發改委報送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上批示:“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
怒江水電開發被擱置。
地質問題的交鋒
然而,數年來,有關怒江水電開發的爭論一直不斷。在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怒江建水電站的爭議”甚至成為申論的重要試題。
2011年2月,四位地質界專家以聯名信方式上書國務院領導,從地質研究的角度反對怒江水電開發,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四位專家是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道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孫文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銘,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東旭。他們在聯名信上直陳,“怒江處于活動斷裂帶、地震頻發,身處泥石流重災區,卻多暴雨”,“在地震、地質上有特殊的高風險,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這封聯名信將怒江水電開發討論,首次從以往的生態問題延續到了地質問題上。隨后發生的日本大地震,讓中央高層十分重視這些老專家的意見。環保NGO“云南大眾流域”負責人于曉剛向時代周報透露,溫家寶總理要求有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