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中央提出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城鎮化正在成為我國發展經濟及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這對汽車產業來說,無疑預示著一場新的機遇。
小城鎮蘊藏大需求
中國汽車市場的梯度發展格局,使得小城鎮蘊藏巨大的汽車需求。目前我國汽車市場仍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大城市,各省份地區購買力差異較大。但發達城市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北京、貴陽實施的搖號政策,廣州頒布的汽車限購令,上海出臺的牌照拍賣政策擠出了部分汽車需求。而成都、長春等二、三線城市正在效仿一線城市,試圖通過限行等管制措施,緩解交通壓力,汽車產業的發展遭遇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全國多個城市,尤其是東部一二線城市的汽車增長速度逐步回落。汽車企業將主要力量投入三、四線市場,中小城鎮,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中國車市的重要增長點。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汽車需求市場正在形成,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廣大農村已經開始具備一定的購車能力,汽車需求潛力巨大。
汽車業需把握好這些需求,在城鎮化進程中合理定位,在性能、結構設計上適應特定群體的需求,尋找發展良機。
城鎮化提供新機遇
城鎮化主要從擴寬需求空間、提供配套設施、促進汽車產業鏈、優化人力資本結構等方面為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首先,城鎮化為汽車消費市場擴寬需求空間。城鎮化使城市由極點式發展逐漸向網絡式發展演變,隨著城市人口增多,要素流動更加頻繁,公共交通和私人用車范圍擴張,自主品牌轎車、輕卡、微卡等需求也隨之釋放。
一方面,城鎮化建設激發商用車需求。城鎮化在拉動中低端乘用車消費需求的同時,對商用車需求的拉動作用也逐步顯現。城鎮化必然帶動小型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擴張又將帶動運輸等行業發展,因此對于輕卡以及公共交通等商用車需求將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城鎮化刺激乘用車需求。隨著城鎮化的順利推進,城鎮居民的消費增長,普遍購買汽車成為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汽車的設計和定價需緊密貼合細分市場。一個成功的案例來自上海通用雪佛蘭賽歐。2000年以前,塞歐以首款國際品牌“10萬元家轎”的身份進入國內,現如今成為5萬元“全民理想家轎”,十余年間,新賽歐將轎車進入中國家庭的門檻降低了近乎一半,而低價并不意味著低質,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市場定位的靈活調整使得賽歐得以領跑緊湊型汽車市場。
其次,城鎮化提供汽車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在新時期,我國城鎮化所需的配套設施包括智能建筑、軌道交通、電網、醫療信息設備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城鎮化的過程中,這些基礎設施保障同樣為汽車業,尤其是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配套。
汽車業助力城鎮化快跑
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是城鎮化的動力和決定因素。汽車業在我國工業格局中地位重要,可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城鎮化建設:
一是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汽車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長鏈條、高利潤和集群式發展的產業部門,汽車的生產、研發、銷售、信貸、咨詢、保險等諸多領域,都可以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二是汽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汽車產業具有關聯產業多、帶動性強的特點,與其直接關聯的上下游產業部門多達150個,主要分為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產業。前向關聯產業包括鋼鐵、橡膠、金屬等原材料工業產業,設備制造業、機械、儀器儀表等產品工業,以及石油煤炭等能源工業。后向關聯產業涉及到銷售、金融、保險、物流、交通運輸、廣告等多個部門。
三是汽車產業在擴大就業方面潛力巨大。汽車產業對就業的拉動效應,不僅僅體現在直接就業,更帶動了大量的間接就業,特別是服務業。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對于解決我國就業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助推我國城鎮化進程。
四是汽車產業對改善城市的空間布局作用顯著。汽車產業發展前,我國的城市結構呈現一元化特征,即人們的非農業活動基本局限于城市內部,城市范圍狹小,功能單一。步入汽車時代,居民活動范圍擴大,居住、工作、服務、文體、教育等活動開始向郊區擴散,從而加快了城市郊區化和郊區城鎮化的進程,對改善城市的空間布局,帶動區域間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要破解環境能源矛盾
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經濟和社會問題。一方面,能源環境的約束越發明顯,道路擁擠造成生活不便,制約了汽車產業的可持續增長,同時對城鎮化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限購、搖號等政策雖然短期內緩解了一線城市過于擁堵的狀況,但非長久之計,須完善城市布局,科學規劃道路,落實交通法規。
要使汽車產業和城鎮化實現協調互動,必須從技術層面有所突破;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汽車產業,使之與城鎮化相得益彰;進一步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