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企陣營中一向低調擴張的華潤集團正試圖在其業務版圖中打造一個“大能源”公司,若這一戰略成型,華潤集團旗下的能源資產將高達2000多億港元。
5月6日,華潤集團旗下兩家涉足能源領域的子公司——華潤電力和華潤燃氣雙雙發布公告宣布停牌,公告中稱,華潤電力與華潤燃氣可能合并,并在華潤集團旗下建立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
這是繼此前中石化聯手新奧能源對中國燃氣發起收購要約未果后,國內燃氣市場中的又一起格局調整重組。
來自中銀國際的報告預計,華潤電力將會成為兩者合并后的能源集團上市平臺,而華潤燃氣也將退市,雙方可能采取換股方式進行合并。
而花旗銀行則表示,由于國內對火電項目的環保標準正日趨提高,兩家公司合并后,華潤電力也正逐步將其業務重心由火電轉移至氣電,其燃氣發電業務將得以推進。
雖然外界對于這家涵蓋地產、醫藥、能源、金融等諸多業務的央企的內部資產重組廣為猜測,但截至目前,華潤集團試圖打造的能源“巨頭”方案仍在討論之中。
“這兩天兩家公司的高層以及集團的相關負責人都在香港開會,討論合并方案等事宜。”華潤燃氣投資關系部一名沈姓負責人在電話里對本報記者說。
效仿中石油?
華潤集團對旗下能源業務的整合似曾相識,事實上,早在幾年前,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就在集團內完成了一系列天然氣業務的整合。
2010年,在國內天然氣消費突破千億大關時,國內城市燃氣供應商的搶灘大戰也隨之短兵相接。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在先后通過收購、注資、成立新公司等方式組建了包括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昆侖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昆侖能源山東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氣有限責任公司等在內的6家控股子公司。
與此同時,中石油還不斷將液化天然氣項目注入至昆侖能源,一系列資產騰挪后,中石油試圖將昆侖能源打造成天然氣一體化專業運營平臺的意圖也初顯輪廓。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天然氣需求逐年猛增之時,分攤市場蛋糕的各大城市燃氣供應商也正加速撒網布局。
本報記者致電華潤集團總部及華潤電力,雖然對方并未就華潤電力與華潤燃氣的整合動機做出正面回應,但一名同業公司高管則向本報記者透露,持續幾年來,華潤燃氣在國內城市燃氣市場的擴張堪稱“摧城拔寨”,而其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不斷地收購,不斷地砸錢。”
“在很多城市的項目競標中,其他供應商還會謹慎地對項目投資回報率、回報周期和盈利預期等進行評估,但華潤不同,只要有項目就會去搶。”上述人士說。
但在中國燃氣、新奧燃氣、港花燃氣、昆侖燃氣其他四大燃氣公司都在相繼尋求擴張土壤時,持續砸下大筆真金白銀的華潤燃氣則似乎需要后續補給。
來自花旗銀行的研究報告中稱,華潤電力目前現金流充裕,而相比之下,華潤燃氣則為負現金流。
“可以肯定的是,華潤燃氣未來還會繼續發起收購,這些都是要資金支持的,而合并后在財務上就不成問題。”上述同業公司人士說。
而華潤燃氣2012年度財報中直接指出,2008年,華潤燃氣向母公司收購了7個組合城市燃氣分銷項目,2009年至2011年,則收購了另外66個城市燃氣項目,而在2012年,除注入資產獲得的16個項目及收購AEIChina獲得的31個項目外,華潤燃氣還收購了其他31個城市燃氣項目。
截至2012年12月31日,華潤燃氣控股的業務已覆蓋151個城市燃氣項目及業務網點遍及20個省份,包括11個省會城市和兩個直轄市。燃氣總銷量達93億立方米,擁有1403萬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中石油傾力打造出“昆侖”牌后,后者也一舉奠定了國內天然氣領域的霸主地位,而若此次華潤資產整合完成,國內燃氣市場的格局也或將就此改寫。
整合方案待公布
來自市場及各大投行機構對華潤集團旗下能源板塊的整合路徑仍猜測不斷,但對于這筆涉及千億港元的資產大重組方案至今仍尚未可知。
此前,華潤電力執行董事兼總裁王玉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兩家公司正在討論組建能源集團或其他模式,也可能最后都各自復牌。但華潤燃氣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詢問時則透露,雙方實現合并仍是大概率事件。
“詳細的整合方案現在只有參與討論的高層知道,公司會在本周內發布公告。”上述華潤燃氣人士說。
目前,華潤電力的業務結構包括火電、煤炭、風電、水電、核電五大板塊,華潤燃氣的業務則包括管道燃氣、車船用燃氣、分布式能源及燃氣器具銷售等。
對于兩者的資產整合,部分研究機構認為華潤電力將依托華潤燃氣現有資源涉足燃氣發電項目,但對于這一傳言,未獲得華潤集團的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燃氣電廠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塵等環保標準上具有明顯優勢,但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燃氣發電的現狀卻并非設想的那般美好。
“雖然燃氣電廠的建設周期短,投資成本也就火電廠的三分之一,但氣源和氣價是制約運營的兩個關鍵障礙,在華南地區的燃氣電廠,由于中海油對氣源的壟斷,虧損的燃氣電廠不在少數。”燃氣輪機發電專業委員會一名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