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國之中,我國的光伏產業起步并不算晚,發展水平和對外市場的開拓,也曾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自從歐美實施"雙反",顯現出根基不實,境況困窘,內需市場的培育急劇受到重視以來,無論政府和企業,國家和民眾,都在千方百計尋找拉動內需的方法和途徑。大聲疾呼者有之,籌謀對策者亦不乏。按理說,我國光伏內需市場的開拓,應該是有一定根基,且回天有術,并不缺少良方。可是,真正行動起來,不少企業家和投資者卻是顧慮重重、左顧右盼、舉步猶豫不定。這是什么原因?
其實:真正要戳破的,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層窗戶紙:光伏產業在我國長期存在的"花瓶"地位在打破,而"花瓶"心態還在,還在滋生著徘徊和困惑。
不必諱言:目前國家出臺的支持光伏拓展內需市場的一系列新政,政策尚待完備,措施尚不配套,甚至扶持投入的財政力度尚不如人意,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但從某些部門、企業和投資者的主觀意識和精神狀態上分析:長期以來,那種被作為一個特殊產業,在一定階段,受到特殊待遇所形成的習慣性思維仍然存在,仍然困擾著人們,影響著人們對光伏市場的正確分析和理性預期,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
也就是說:許多人尚未能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即,我國的光伏產業是在多年實施了金太陽工程的背景下,出現了現在這種光伏產能高達世界總量的80%,而光伏發電僅占8%的過度依賴外部市場的產業結構失衡。如果說,金太陽工程在發展我國光伏產能上功不可沒,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但隨著經濟形勢和市場走向的變化,內需市場的建立和培育已經要步入加快市場化的接入口,那種曾經形成的與金太陽工程不無關聯的影響到內需市場拓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已經到了必須改變,刻不容緩的時候。
優先發展的老大自居心態,使我國光伏產業忽落了在電力生產成本上與其他能源相比的弱勢地位,缺乏在降本增效上的急起直追意識。
成本弱勢,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電力生產領域,與其它能源相比,在市場競爭上的軟肋,幾乎無法望人項背。
光伏發電在國內其所以生存,在舉國電力快速發展的前些年還有一些空間,可以說,那些稍微大點的光伏發電項目,幾乎無一不是政府支持的試驗田,無一不是金太陽工程,陽光哺育的結果。
這些項目,基本是在溫室環境中成長,又不少是做形象花瓶的,當然就沒有適應力,也沒有成本意識。直至今天,若談起這些年,究竟建起了多少可以拿出真金白銀的光伏電站,究竟光伏發電在全國發電總量中占有多少貢獻份額,那幾乎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很難計算出,金太陽工程究竟為光伏動用和間接投入了多少財政支持和實際在光伏發電方面得到了多少應該的回報。
那時,誰都看到了,快速崛起的光伏產業其急劇增量的產能擁有著頗大的國外市場,而且有暴利可圖。于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沖動得到了利益沖動的加強,掀起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的大浪潮。
在這個浪潮里,光芒四射的是走上世界賺了巨額利潤的光伏產品,而不是被金太陽罩著卻仍然黯然失色的國內不成氣候的光伏發電。人們在忙于趨利擴張產能擴張可見市場時,連現成獲利產品的技術進步都無暇顧及,誰還理會光伏發電在國內那種無足輕重的地位。
于是,幾乎是懷著賺了大錢不計小錢的心態,誰還注意到躺在政府財政支持下的那些金太陽工程最終還是要發電的,還是要靠降低成本生存的。
于是,光伏產業整體處于暴利下的缺乏成本意識和缺乏技術進步動力與其國內光伏發電處于被扶持也被忽略地位的無成本無作為心態疊加起來,形成了我國光伏產業多年來以老大自居,看不到自己軟肋的致命惰性。這種惰性,在國內光伏發電領域影響尤烈,頗為積重難返。
"花瓶"的優越感覺,使我國光伏發電在內需市場的開拓上,長期習慣于政府的特殊扶持,在先天上缺乏自力、自強的能力。
我國國內的光伏發電,長期以來,在缺乏成本意識的惰性中生存,既沒有像其它生物化學能源那樣的競爭能力,又缺乏獨立生存的自信,一直以來,基本上已經習慣了那種被捧為"花瓶"的養尊處優的被擺設處境。
略作分析,不難看到,我國近年來建設的大小光伏電站,其中幾乎不見效應的項目,大多屬于兩種。一種是由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申報立項的與市政建設有關的項目;一種是由電力產業部門根據國家能源發展,按比例攤派的屬于清潔能源的那部份附加任務。
前者,那些地方領導是作為政績,或作為政績工程的一個招牌來亮相的;后者是作為應付上面的對發展的均衡要求而無奈接受的。總之,誰也沒有真正把它作為解決電力需求、增加效益的一件必辦的實事來給予足夠的重視;而誰都明白:爭取到這些明顯虧本的項目,是可以讓國家掏錢并優先得到貸款和各種附加支持和利益的。
以某市已建成投入營運兩年的高鐵車站的至今仍未供電的屋頂光伏項目為例。這是一個國家投資近三億元的大項目,其作為市政工程的重大項目,曾被宣傳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其12萬平米鋪設的30000塊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形成的方陣據設計可提供萬戶居民的家用電源。或者作為高鐵車站的使用與應急電源,成為高鐵建設的一大亮點。
這個項目,其在規劃和建設期間,被作為重點市政工程和國家高鐵重點建設、綠色能源項目,無疑占盡了風光,確實是可贏得多方多種財政支持和口碑的"金太陽"。
可是,它實際的"花瓶"地位卻使它的應有光彩幾乎盡失。這個光伏屋頂電站與車站同步建成兩年,至今卻沒有給電力特別是直流電需求極高的車站和高鐵,輸送什么電力,也未見給電力需求并不寬裕的所在城市提供所謂清潔能源,一直閑置著卻讓光伏電池板白白老化,失去了金太陽般的使用壽命兩年。
這些被供養起來失去獨立生存能力的花瓶式光伏電站,今天卻成了閑置和浪費國家投入,未能發揮節能減排作用的當前急需認真治理的棘手問題。反思這些,原因復雜,但過度的不當扶持,不求實效、貪求浮夸,不計價值的放任,不能說不是我國光伏發電在國內長期發展幾無生存競能力形成的一個重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