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中,誰能率先取得突破并產生協同效應,就能取得發展的主動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6月26日在京表示,加強前瞻部署,強化創新能力建設,突破產業化瓶頸,是應對新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必然選擇。
這是蘇波當日出席“新工業革命與增材制造國際研討會”時做出的判斷。
在他看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新科技革命的沖擊下,國際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深遠影響。制造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新一輪產業變革正在醞釀
蘇波注意到,國際社會近來對新工業革命討論比較多,盡管觀點各有不同,但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業進行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的重大突破,將引發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
首先,信息網絡成為支撐和引領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信息網絡仍然是當前創新最為活躍的重要領域。在2012年全球的PCT專*申請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有14家是ICT企業。信息網絡技術創新的密集發生,推動了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同時,信息網絡技術與其他領域的技術交叉融合,還不斷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如信息網絡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充分交互,使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其次,多領域技術群體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增材制造、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型。如跨國企業產品生產過程由全球范圍內多個企業高效、快捷地合作完成。生產過程將由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組成,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人們可以利用增材制造技術,對結構復雜、難加工的產品實現個性化的定制生產。同時設計、制造、售后服務進行整合,生產從以傳統的產品制造為核心,轉向提供具有豐富內涵的產品和服務,直至為顧客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最后,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將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跨國公司憑借雄厚的技術基礎,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加快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力圖進一步地鞏固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谷歌、亞馬遜、IBM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在云計算服務與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領域處于全球領導地位;西門子憑借其領先的一體化葉片技術、高效電機節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在新能源領域引領全球產業發展潮流。
制造業面臨結構性制約
蘇波表示,在30多年的高速發展以后,我國制造業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基本結束,無論是外部的國際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變化、還是經濟發展的內部環境都使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我國制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然在持續,國際貿易形勢不容樂觀。為走出困境,歐美等國除采用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外,通過碳稅、勞工標準、社會責任等新規則加強對國際產業競爭主導權的控制。
全球范圍內圍繞市場、資本和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雙重擠壓。在中低端制造領域,印度、巴西、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分流效應越來越明顯。同時,高端制造領域向發達國家回流的逆轉移也已初現端倪。如不能盡快培育以知識產權、品牌、商業模式等為核心的新競爭優勢,我國制造業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
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增多。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速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從需求看,消費增長顯著放緩,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一季度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增長12.4%,比上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僅增長17.4%,增速同比回落6.5個百分點。從供給看,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業的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凸顯。
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
蘇波認為,我國制造業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加快尋找新的增長方式,這是中國制造業必須堅持的戰略選擇。制造業要抓住機遇,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盡管我國制造業面臨結構性制約等多種挑戰,但也為我國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例如,持續快速增長的10億人口級的國內市場將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為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帶來了重大契機。工信部將在加強技術改造、推進兩化融合等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1年,我國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13.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研發投入的第二大國。但從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強度、累計專*授權量、基礎研究等方面看,我國制造業研發創新能力與制造強國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素質。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技術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來,各省市結合地方工業發展實際,不斷完善技術改造扶持政策,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經驗,今后,還要繼續加強對現有企業生產設施、裝備、生產工藝條件的改造提升。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生產方式變革,經濟增長完全可以建立在信息和知識投入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的基礎上。要把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切入點,深化新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應用,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件等應用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為全社會兩化融合提供技術和產業支撐。
蘇波表示,工信部還將促進綠色低碳、清潔安全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這是蘇波當日出席“新工業革命與增材制造國際研討會”時做出的判斷。
在他看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新科技革命的沖擊下,國際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深遠影響。制造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新一輪產業變革正在醞釀
蘇波注意到,國際社會近來對新工業革命討論比較多,盡管觀點各有不同,但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業進行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的重大突破,將引發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
首先,信息網絡成為支撐和引領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信息網絡仍然是當前創新最為活躍的重要領域。在2012年全球的PCT專*申請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有14家是ICT企業。信息網絡技術創新的密集發生,推動了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同時,信息網絡技術與其他領域的技術交叉融合,還不斷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如信息網絡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充分交互,使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其次,多領域技術群體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增材制造、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型。如跨國企業產品生產過程由全球范圍內多個企業高效、快捷地合作完成。生產過程將由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組成,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人們可以利用增材制造技術,對結構復雜、難加工的產品實現個性化的定制生產。同時設計、制造、售后服務進行整合,生產從以傳統的產品制造為核心,轉向提供具有豐富內涵的產品和服務,直至為顧客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最后,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將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跨國公司憑借雄厚的技術基礎,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加快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力圖進一步地鞏固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谷歌、亞馬遜、IBM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在云計算服務與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領域處于全球領導地位;西門子憑借其領先的一體化葉片技術、高效電機節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在新能源領域引領全球產業發展潮流。
制造業面臨結構性制約
蘇波表示,在30多年的高速發展以后,我國制造業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基本結束,無論是外部的國際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變化、還是經濟發展的內部環境都使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我國制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然在持續,國際貿易形勢不容樂觀。為走出困境,歐美等國除采用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外,通過碳稅、勞工標準、社會責任等新規則加強對國際產業競爭主導權的控制。
全球范圍內圍繞市場、資本和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雙重擠壓。在中低端制造領域,印度、巴西、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分流效應越來越明顯。同時,高端制造領域向發達國家回流的逆轉移也已初現端倪。如不能盡快培育以知識產權、品牌、商業模式等為核心的新競爭優勢,我國制造業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
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增多。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速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從需求看,消費增長顯著放緩,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一季度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增長12.4%,比上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僅增長17.4%,增速同比回落6.5個百分點。從供給看,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業的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凸顯。
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
蘇波認為,我國制造業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加快尋找新的增長方式,這是中國制造業必須堅持的戰略選擇。制造業要抓住機遇,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盡管我國制造業面臨結構性制約等多種挑戰,但也為我國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例如,持續快速增長的10億人口級的國內市場將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為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帶來了重大契機。工信部將在加強技術改造、推進兩化融合等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1年,我國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13.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研發投入的第二大國。但從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強度、累計專*授權量、基礎研究等方面看,我國制造業研發創新能力與制造強國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素質。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技術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來,各省市結合地方工業發展實際,不斷完善技術改造扶持政策,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經驗,今后,還要繼續加強對現有企業生產設施、裝備、生產工藝條件的改造提升。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生產方式變革,經濟增長完全可以建立在信息和知識投入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的基礎上。要把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切入點,深化新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應用,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件等應用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為全社會兩化融合提供技術和產業支撐。
蘇波表示,工信部還將促進綠色低碳、清潔安全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