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為傳統電腦添動能
科技巨頭微軟公司近日宣布將為Windows 11個人電腦推出Copilot鍵,用戶將一鍵喚出AI(人工智能)助手。與此同時,英偉達、英特爾等芯片公司競相發布系列面向AI PC(個人電腦)的新品,聯想集團也新推出了超過10款AI PC產品……ChatGPT在2023年引發全球AI大模型競賽新浪潮,而在2024年,AI PC有望成為新的現象級產品。
AI加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個人電腦的融合會帶來哪些改變呢?以微軟公司引入的Copilot鍵為例,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只需在電腦鍵盤上輕輕一按,就能調喚出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功能,不僅能回答問題,還能幫助你創建圖像、寫電子郵件和總結文本。這是近30年來Windows個人電腦鍵盤布局的首次重大改變,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尤瑟夫·梅迪(Yusuf Mehdi)表示,Copilot鍵的引入標志著Windows旅程中的另一個變革時刻,它將成為PC端進入AI世界的入口。
科技巨頭紛紛加快布局個人電腦AI升級的新賽道。此前英特爾宣布啟動業內首個“AI PC加速計劃”,計劃在2025年前將AI性能引入超過1億臺PC設備;英偉達宣布將與宏碁、華碩、聯想、惠普等廠商推出多款搭載其AI芯片的個人電腦;微軟則將2024年視為“AI個人電腦之年”,致力于從系統、芯片到硬件將人工智能無縫融入Windows系統。PC產業融合AI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PC行業在2023年陷入低谷,AI加持或將拉高這一行業的增長曲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全球PC制造商在2023年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9%,已連續8個季度下滑。而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預測,伴隨新的AI PC的出現,2024年PC市場或將恢復8%的增長,AI PC的占比也將達到2024年PC出貨量的近五分之一。從長期來看,預計到2027年,占比將迅速增長到60%以上。
AI融入PC的技術成熟度目前已基本具備。比如,生成式AI的功能逐漸落地,支持更個性化的服務和更智能化的體驗,AI芯片能夠支持在PC端使用復雜的AI應用。但目前的AI PC產品僅是雛形,AI功能較為簡單,離真正的深度嵌入AI、精準滿足個性化需求的AI助手還相距甚遠。如何不斷降低成本推動新產品普及,如何攜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共同開發AI生態等,都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關鍵問題。至于未來融合AI的PC會在多大程度上帶來智能體驗、用戶接受度如何仍有待市場檢驗。(孫亞軍)
科技巨頭微軟公司近日宣布將為Windows 11個人電腦推出Copilot鍵,用戶將一鍵喚出AI(人工智能)助手。與此同時,英偉達、英特爾等芯片公司競相發布系列面向AI PC(個人電腦)的新品,聯想集團也新推出了超過10款AI PC產品……ChatGPT在2023年引發全球AI大模型競賽新浪潮,而在2024年,AI PC有望成為新的現象級產品。
AI加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個人電腦的融合會帶來哪些改變呢?以微軟公司引入的Copilot鍵為例,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只需在電腦鍵盤上輕輕一按,就能調喚出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功能,不僅能回答問題,還能幫助你創建圖像、寫電子郵件和總結文本。這是近30年來Windows個人電腦鍵盤布局的首次重大改變,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尤瑟夫·梅迪(Yusuf Mehdi)表示,Copilot鍵的引入標志著Windows旅程中的另一個變革時刻,它將成為PC端進入AI世界的入口。
科技巨頭紛紛加快布局個人電腦AI升級的新賽道。此前英特爾宣布啟動業內首個“AI PC加速計劃”,計劃在2025年前將AI性能引入超過1億臺PC設備;英偉達宣布將與宏碁、華碩、聯想、惠普等廠商推出多款搭載其AI芯片的個人電腦;微軟則將2024年視為“AI個人電腦之年”,致力于從系統、芯片到硬件將人工智能無縫融入Windows系統。PC產業融合AI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PC行業在2023年陷入低谷,AI加持或將拉高這一行業的增長曲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全球PC制造商在2023年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9%,已連續8個季度下滑。而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預測,伴隨新的AI PC的出現,2024年PC市場或將恢復8%的增長,AI PC的占比也將達到2024年PC出貨量的近五分之一。從長期來看,預計到2027年,占比將迅速增長到60%以上。
AI融入PC的技術成熟度目前已基本具備。比如,生成式AI的功能逐漸落地,支持更個性化的服務和更智能化的體驗,AI芯片能夠支持在PC端使用復雜的AI應用。但目前的AI PC產品僅是雛形,AI功能較為簡單,離真正的深度嵌入AI、精準滿足個性化需求的AI助手還相距甚遠。如何不斷降低成本推動新產品普及,如何攜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共同開發AI生態等,都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關鍵問題。至于未來融合AI的PC會在多大程度上帶來智能體驗、用戶接受度如何仍有待市場檢驗。(孫亞軍)